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李迪:无穷动

开展时间:2025-09-06

结束时间:2025-10-26

展览地点:蓝岸画廊

展览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欢乐海岸三层9号

参展艺术家:李迪

主办单位:蓝岸画廊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11:00 - 18:30 周日12:00-17:00(周一闭馆)

展览介绍


“它”拓宽了空间

一个空间为另一个空间提供了空间

而另一个空间又为更多的空间提供了空间

……

— 迪特尔·罗斯曼

(Dieter Röschmann,德国著名艺术批评家)

 

《无穷 ∞》, 李迪Li Di,纸面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paper,90 × 65 cm,2020

 

蓝岸画廊荣幸地宣布将于2025年9月6日至10月26日期间,隆重推出李迪个人艺术项目“无穷动”(LiDi: Infinite Motion)。展览以“纵横”为起点,链接基于纸本创作的“无穷∞”,最终引入艺术家近三年以来的重要艺术实践“结构·波”。

展名“无穷动”来源于音乐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曲式“moto perpetuo”,指连续的小音符密集且不间断、无休止的运动,是作曲家探索乐器演奏极限的重要载体,与20世纪现代音乐中“过程音乐”有间接关联。以“无穷动”命名李迪的最新展览,强化的是艺术中视觉、听觉、触觉与心理之间的震荡效应,艺术家通过对持续的视觉流的建构,打破绘画的局限性——即使用极简的绘画语言创造出心理空间的“无限感”,在节奏的变化之间解构并重建“结构”。“无穷动”作为李迪整合艺术观念与形式语言的一次重要亮相,是艺术家在对黑、白、灰的极度凝练与绘画动作的纯化之中,对“结构性语言”张力营造的释放,经由视觉的颤动,汇聚成为心灵上的无数次叩击。

在德国与中国之间,李迪始终保持着游牧性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作为深入德国艺术系统汲取养分,并完整经历中国当代艺术近四十年发展变迁的艺术家,本次展览是李迪在深圳地区的首次系统性展出,期待与观众一共探讨在快速变化,且趋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类对寻求“共时性”的迫切渴望。

 

《结构·波》,李 迪Li Di,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120 × 100 cm,2025

 

李迪自述

我的艺术观念就是排除所谓的观念,把故事,叙事,陈述转变为“无为”的形态排列,重复与隐藏在画布和笔触之中的生命涌动,结构和波动的模糊处理状态是一种若隐若现的距离感,这是区别于现代社会和古典文明的基本特征,以至于在色彩上的谨慎态度都是对在空间中视觉传达的分寸感的准确把握。

“神从不在电闪雷鸣中降临,只在呼吸的缝隙里低语。”柯布西耶就这样说过。荣格也说:“抽象在艺术中的运用要特别小心,因为它所有的抽象都有一个原型是共同的,可以导致你的抽象丧失格局、丧失个性。”

这些都是我在绘画过程中非常明确的对绘画之所以为绘画的警醒。

 

《结构·波》,李迪Li Di,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100 × 120 cm,2025

 

德国批评家迪特尔·罗斯曼(Dieter Röschmann)在描述我的作品时写到: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Byung-Chul Han)创造了“远离”(being away)一词,用来形容这种事物变得模糊不清的过渡空间,并将其与西方的“存在”(being)概念进行对比,后者蕴含着包含、意义和满足的含义。在《论远东的文化与哲学》一文中,韩炳哲写道:“缺席就是冷漠。它具有液化和划界的效果。没有任何东西强加于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划定自己的界限”。通过这种方式,缺席使空间具有渗透性。

“它”拓宽了空间,一个空间为另一个空间提供了空间,而另一个空间又为更多的空间提供了空间……

 

《结构·波》,李迪Li Di,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60 × 80 cm,2025

 

李迪简历

1986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1996 年毕业于德国布伦瑞克美术学院自由 艺术系获硕士大师生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宁波,德国布伦瑞克。

奖项: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银奖(1985),中央美术学院绘画创作一等奖(1985), 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奖学金(1991),德国艾茵堡艺术工作奖金(2001), 德国北德银行与公开基金会工作奖金(2002)。

收藏:中国美术馆,宁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元典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上海龙美术馆等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与收藏家。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