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周蒙:尘归尘,梦归梦

开展时间:2025-09-09

结束时间:2025-10-08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10号展厅

展览地址:杭州市南山路138号

参展艺术家:周蒙

主办单位:浙江美术馆

展览介绍


2025年度“南山138:浙江青年当代艺术推广项目”,以“神话(Myths)”为策展主题,经社会公开招募,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审定,最终票选出曾晨、叶紫、周蒙、张大箴四位当代青年艺术家。他们将以艺术文本借鉴神话故事的语言范式,对内嵌在神话隐喻中的观念符码认知伦理进行移位变体,通过艺术形态赏析自然之力本能之力的精神协奏,实现或隐或现的经典重构。

本次展览艺术家​周蒙​,其作品通过塑造充满神话色彩静谧悠远的氛围,将绘画的主角与诗歌般的梦境相融,并置于自然天地的辽远壮阔中。那些奇幻、神秘的场景仿佛神话里​混沌未开的世界​,亦是大脑中抽象但圆融的秘密领地。

展览前言

文/尹小欢

在神话与现实的缝隙中,艺术家周蒙以跨越文化与时空的视角,为观众构建了一场关于物质与梦境边界的旅程。展览以神话为引线,将古老的叙事与现代的物质、身体经验交织,邀请观众穿梭于​理想与幻灭​、​自然与文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多重空间。每一件作品皆如一枚遗落的神话碎片,承载着人类对未知的渴望与对自身命运的叩问。

展览自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神话符号重构系列展开,延续了周蒙自2020年以来根植于自然法则文化传承的深度思辨和探索,他善于在转换与变迁中捕捉永恒的母题。对他来说,创作似乎既是一种对集体无意识的发现和捕捉,也是一种有条不紊的​文化考古​。他的创作方法既有考古学的严谨,又不失诗人的直觉:通过对荧光石的精心雕刻、对陨石的巧妙嵌入、对古代土偶的刻意仿制等手段,巧妙地将古老的神话隐喻当代材料的物理属性巧妙融合。

展览的结构如同​生命的律动​,自有一条隐秘的脉络。最初是细胞孕育,继而​模仿、复制、置换​,最终化为无声的发芽。展览的前半部分指向物质起源、神话诞生的原初时刻,后半部分则转向幻想的解构,探讨人对神圣、创造与湮灭的恒常思索。​《黄金乡》​中的荧光石成为了乌托邦理想自我消解的视觉隐喻,​《第二遗迹》​里古物与化石交织,微妙地打破真伪与时间的单一坐标,仿佛文化记忆的断片在光与影间复活;​“石头芯”​则以一粒陨石为核,凝结了补天神话的原型意象,粗粝之中藏孕着无限新生。

进入下半程,​《女神的浅梦》​以赤足命名的仪式,唤起了人们土地崇拜的古老感官和记忆。命名是生成,也是召唤,让沉默的石头有了情感与故事。这是自然法则与人类想象的邂逅,亦是最早的“美”的诞生;​《英雄梦》​则取材于古老的二元神话结构:英雄与巨人、对峙与循环,个体的力量、伤痕与渴望在这里化为时代的隐喻;至​《无一一》​,世界树倒伏,空椅静待,象征着终结却又是潜在的新起点。消逝与生成互为映带,仿佛道家的“有无相生”,更像文化记忆​延绵不绝、轮回往复的诗意寓言​。

在本展览中,艺术家以一种看似熟悉、却无法与任何特定文化或时刻联系的形式,在展厅中创造出了一个关于存在与消逝的​沉浸式场域​。它们不仅是对神话文本的​当代表达​,更是一场关于人们如何通过​想象、命名、模拟与遗忘​,持续重构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反思。美源于混沌、蜕变与不断更迭的过程,这是人类与世界最初的情感共振。神话在这里既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未来创造力的源泉​。

关于艺术家

周蒙
ZHOU Meng

跨媒介艺术家,创作涵盖装置、影像、绘画与雕塑。2016年获得伦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绘画专业学士学位,2018年获得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动态影像硕士学位。他的创作灵感源于对自然与物质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在作品中持续探讨生态与人类遗产之间、生与死之间、存在与虚无之间的辩证关系。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