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围捕热

开幕时间:2025-09-14 16:00

开展时间:2025-09-14

结束时间:2025-10-26

展览地点:香格纳画廊(西岸中环)

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瑞宁路288号4幢

策展人:DUO Projects

参展艺术家:陈旭、韩锋、黄蕾、刘丽娟、咪咪史有限公司、邵安南、宋紫薇、唐茂宏、万朵云、王芮、武雨墨、徐赫、杨迪

主办单位:香格纳画廊

展览介绍


香格纳上海荣幸宣布将于2025年9月14日至10月26日呈现群展《围捕热》,该项目由DUO Projects担任策展。此次展览欣然呈现艺术家陈旭、韩锋、黄蕾、刘丽娟、咪咪史有限公司、邵安南、宋紫薇、唐茂宏、万朵云、王芮、武雨墨、徐赫、杨迪的作品。

文化评论人Hillary Kelly去年在《纽约时报》中提出“stucktopia”(困托邦)一词,精准地捕捉到我们近年来所陷入的一种独特困境——它既非纯粹的乌托邦,也非典型的反乌托邦,而是一种卡在两者之间、粘稠的中间状态。

我们周遭的世界充满了看似乌托邦式的科技便利,但这些前所未有的连接体验,也与社会压力、生态控制和技术异化交织共存。我们常常感到难以挣脱这一系统性的力量,或是陷入停滞,或在恶性循环。

“围捕”是一种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追逐;“热”则表征一种弥漫且难以遏制的能量状态。我们既被外部的“热”所灼伤,同时也在不自觉中成为“热”的源头。 “围捕热”探讨的,正是个体与全球性症候之间那层粘稠而不易剥离的共生关系。

本次参展艺术家以多元的创作实践,回应这种弥漫的“热”——它可能表现为信息过载、消费狂热或气候变暖等全球症候。面对“热”的包围,个体并非只能被动困守,亦可选择主动介入。

本项目会持续追问:这种“热”从何而来?它如何将个体纳入其追逐与笼罩的体系?个体在其中是纯粹的受害者,还是共谋?艺术又能否提供一种审视、疏解甚至重构这种“热”的路径?

“围捕热”为艺术家私人的、情感绵密的表达保留空间,它如一缕冷静的丝线,一次固执的牵引,带领我们潜入热潮的内部,尝试勘测其可能的结构与边界。

对谈将从艺术家杨迪本次的呈现——私人空间与情感的交织出发,探讨身体缺席的陪伴(如声音社交、直播等)是否重新定义了陪伴的本质?以及其如何反映现代人的生存与情感状态。学者乔泓凯则将思考影像与欲望的关系——艺术家如何以视觉处理欲望?在数字影像与人工智能时代,影像的生产与消费逻辑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外,他还会引入韩炳哲《爱欲之死》的视角:在“上帝之死”、“人之死”与“作者之死”之后,“爱欲”是否也已死亡?艺术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式用以反思当下被资本化和异化了的情感关系?

本次对谈以艺术家咪咪史有限公司的全新作品《城市雨林日志》为起点,探讨如何借助个体化的微观叙事介入气候危机,并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剖析自然观看中的情感与权力维度。对谈会比较艺术中的微观叙事相对于宏观数据的独特价值,追问自然表征与父权认知的关联等。

/

关于对谈嘉宾

杨迪,2020年毕业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于同年获得毕业生奖和大师生荣誉。

他的艺术创作通常以影像和装置为主。他以流行文化、小说、电影等叙事素材为基础,探讨权力对人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生活危机的想象。他的创作与科技造成的精神困境密切相关。他认为当今的“经验”是失效的,并希望探索如何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重新定义人类的身份。

他的作品曾在许多美术馆和机构展出,如德国杜塞尔多夫 K21 博物馆、杜塞尔多夫美术馆,罗马 MAXXI - 国家 21 世纪艺术博物馆、华宇青年奖入围展、798cube美术馆,西海美术馆、上海多伦美术馆、成都当代影像博物馆等。

他也以策展人的身份进行工作,2024年在上海多伦美术馆策划了《身体缺席的旅行》中德影像展。

乔泓凯,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瓦尔堡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图像理论,尤其关注瓦尔堡。译有德文版《记忆女神图集》《人与空间》(待出)。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电影艺术》《法国哲学研究》等处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担任UCCA当代艺术中心讲座嘉宾,展览“雅努斯的界面”(2023)、“图像记忆:德国当代新闻摄影的政治性图像记忆”(2024)学术顾问等。近期撰写的艺术评论有《空心山和太阳土》《漂浮的迷宫》等。

Mimi Shi Co., Ltd (咪咪史有限公司),咪咪(Mimi) 是⼀家企业——全称:咪咪史有限公司(Mimi Shi Co., Ltd) ,由公爵咪咪史(Mimi Shi)于2018年在海⽛创⽴。Mimi由时装屋起家,逐渐扩展成为图像供应链服务商。Mimi旗下有进⾏图像⽣成、制造与加⼯的专业图形基站Mimi Images;负责IP的打造、演绎与运营的艺⼈代理Mimi Personas;集创意与时装⼀体的⼯作室Mimi Shi Studio;提供餐饮及配套设计咨询服务的Mimi Dining。同时,Mimi关注跨物种权益、著作权与图像能动性,由Mimi发起的⾮盈利机构Mimi Foundation致⼒于⽀持图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杨曜,写作者、全职艺术编辑(欢迎来稿)、业余博主(欢迎来广)。硕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新闻专业,关注文化、艺术与性别议题。

/

关于策展人

DUO Projects由写作者、策展⼈孙佳翎创⽴并运营,驻地空间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展览空间呈游牧状态。2025年⼗⽉,即将有国际艺术家开启驻地。该空间将持续吸引独⽴写作者和策展⼈的加⼊。

DUO 旨在与艺术家紧密合作,深⼊扩延写作者与艺术家“⼆重唱”(DUO)的理念。

DUO 持续关注⽣态议题与具有争议性的历史叙事,通过写作、出版与展览,将原始素材转化为公共想象,并将全球性议题具体化于被忽视的区域叙事中。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