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查尔迪斯:将至未至
开幕时间:2025-09-27 15:30
开展时间:2025-09-27
结束时间:2025-12-28
展览地点:易空间
展览地址: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四宜路46-1
参展艺术家:比利·查尔迪斯|Billy Childish
主办单位:易空间
Yi SPACE易空间荣幸呈现展览《将至未至》,集中展出英国艺术家 Billy Childish(比利·查尔迪斯) 于2025年最新创作的重要绘画作品。展览贯穿主要展厅空间,粗犷而抒情的笔触与建筑结构彼此呼应,共同营造出一座流动的绘画剧场,邀请观者在自然意象与存在哲思之间往返穿行,凝视时间与生命的悖论。
世界的生成
与消逝
同在一个永恒的瞬间显现
以“时间”之名
披覆其上
——比利·查尔迪斯
比利·查尔迪斯长期生活并工作于英国肯特郡查塔姆,以其内省、自传式、情感深邃的绘画、写作和音乐而闻名。自1980年代起,他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大批追随者,创作并出版了多部小说、40余卷自白式诗集,录制了170多张唱片,并创作了数百幅画作。他的绘画多取材于身边的环境与熟悉的人物:白桦林、自画像,或置于英国田园风景中的孤独人像。这些作品以厚重的笔触与诗意的张力,持续探索人类存在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共鸣。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其 2025年的最新绘画作品,灵感源自查尔迪斯近期与家人一同前往美国西部(尤其是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旅行。作品主题围绕“生成”与“消逝”的辩证展开:在《松与岩》中,岩石与松木的并置成为流变的隐喻;《约书亚树下立》中人物与约书亚树并置成一场无声的对话。凸显了人的渺小与自然的永恒;大尺幅作品《莫诺湖》则通过油彩与炭笔的叠加,营造出自然的壮丽与不稳定感,仿佛时间的呼吸与凝固在画布中并置。
艺术家在其诗中写道:the world becoming / and / unbecoming / in / one eternal moment / dressed / as time。这精准地道出了查尔迪斯创作的核心——他的画布不是风景的静照,而是时间流动的显影。他运用充满原始力量的油彩与炭笔,捕捉那“永恒的瞬间”,揭示万物如何在诞生的同时便步向消亡。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目睹岩石在凝固中开始风化,云朵在汇聚壮丽时悄然消散,色彩在鲜活的刹那便蕴含褪变的宿命。查尔迪斯剥开时间层叠的伪装,直指存在的本质:生成即未成,存在即消逝。这深刻呼应了海德格尔关于“此在”(Dasein) “向死而生” 的哲思——我们正是在意识到自身有限性的前提下,理解并投入存在的意义。
这些画作是时间作用于存在的显影。步入展厅,沉浸于一场关于流变、时间性与存在本质的直观体验。风景在此成为映照我们自身境遇的镜子。查尔迪斯以其粗犷而深刻的笔触,邀请我们共同凝视这时间显影的印记——万物身上同时刻印着生成的轨迹与消逝的纹路,我们自身亦是这永恒瞬间的一部分。
关于Billy Childish
比利·查尔迪斯(Billy Childish,1959年生于英国)生活与工作于英国肯特。他是一位跨越音乐、文学与视觉艺术的多重身份艺术家:朋克摇滚乐手、诗人、小说家、电影人及画家。至今已出版四十余部诗集、五部长篇小说,发行百余张音乐专辑,并创作数百幅绘画作品。
16岁离开中学后,Childish 曾在查塔姆海军船厂担任石匠学徒。1977年进入 Medway College of Design,1978年考入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但因坚持个人风格于1981年被开除。这段经历奠定了他独立不羁的创作立场。其绘画深受梵高与蒙克影响,以牧野、山脉、荒树与天空等自然元素承载个人经验与哲学思考。
他曾在多个美术馆与画廊举办个展,包括英国肯特罗切斯特美术馆(2016)、德国吕塞尔斯海姆特色博物馆(2016)、纽约 White Columns(2010)及伦敦当代艺术学院(2010)。并参与群展如伦敦 Pushkin House「Billy Childish, Harry Adams and Edgeworth Johnstone: Our Friend Larionov」(2014)、德国亚琛「Paintings Sweet Paintings」(2014)、以及爱丁堡城市艺术中心「British Art Show 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