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锓瑜:缓地絮语
开幕时间:2025-09-27 18:00
开展时间:2025-09-27
结束时间:2025-11-23
展览地点:BAproject计划单位(蛇口)
展览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水湾社区蛇口兴华路南海意库5栋107
参展艺术家:吕锓瑜
主办单位:BAproject计划单位(蛇口)
BAproject计划单位(蛇口)欣然呈现展览:“吕锓瑜:缓地絮语”。吕锓瑜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微小的边界”与“模糊的身体”展开,她以细腻的感知力捕捉那些常被忽略的、处于过渡状态的存在瞬间——无论是物质的接触面、生命与非生命的模糊地带,还是感知与想象的阈限。对她而言,“边界”并非隔绝与分离的象征,而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可能性的状态,是感知向外延伸的通道。她通过材料、形态与空间的互动,试图在脆弱与稳定、短暂与持久之间建立一种诗性的亲密关系,从而重新审视万物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联结的存在方式。
收集、旅行与写作,三者共同编织而成艺术家与世界对话的语法。她在自然中行走,于山间、海岸与冰川之间以身体感知风的温度、石的质地、草的摇曳,并将这些体验转化为一种拟人化的共情。收集而来的材料——树枝、锈铁、石块——被安置于工作室这一“缓地”,它们并非被动等待被使用,而是在时间的沉淀中逐渐显露出自身的语言与姿态。她拒绝急于定型的创作逻辑,而是允许空白与停顿介入,让作品在“发酵”中自然生长。
材料在吕锓瑜的手中不仅是形式的载体,亦是她进入哲学思考的媒介。如干枯的植物、氧化的金属,她刻意选择脆弱的、正在消逝中的物质,以对抗现代性中追求永恒与稳固的价值体系。这种“脆弱性”并非消极的妥协,而是一种积极的方法论:它揭示出生命与物质不断转化、消逝又重生的本质,也暗示了一种超越人类中心视角的存在理解。时间因而成为隐形的合作者,悄然参与形态的变迁与意义的生成。
在从绘画到空间装置的转换中,吕锓瑜依赖直觉作为引导,让思维在不同维度之间自由流动。绘画成为她逼近空间关系的草图,而装置与雕塑则延伸为具身的物质诗学。她并不试图“翻译”某种确定的观念,而是让不同媒介保持互文与对话,共同言说同一件关于感知、存在与边界的事。正如艺术家所言:“万物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而她的创作,正是以一种谦卑而敏锐的姿态,慢慢靠近这种存在。
吕锓瑜,1999年出生于上海,202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于马赛地中海艺术设计学院,现就读于日内瓦高等艺术设计学院。吕锓瑜的创作涵盖了版画、装置等多元媒介,用边缘材料探索人与自然、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微妙平衡。曾参与展览包括:“吕鋟瑜:缓地絮语”(BAProject计划单位,深圳,2025);“EC0-TEX”(Sugar,马赛,20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