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翁纪军:物·迹·维

开展时间:2025-09-27

结束时间:2025-10-26

展览地点:上海震旦美术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2F

策展人:翁笑雨

参展艺术家:翁纪军

主办单位:上海震旦美术馆

展览介绍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将于9月26日在上海震旦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是翁纪军漆艺实践的首次大型机构回顾展,由翁笑雨担任策展人。

展览汇集了艺术家过去十年的重要作品与大量全新创作,全面呈现翁纪军以“漆”为核心的艺术世界,包括其抽象表达的演变轨迹以及对材料与形式的深刻探索。翁纪军将漆视为有“性情”的合作者,在极度耗时耗力的极限劳作中,将其转化为对生命起源的探寻和宇宙形态的描绘,让物质、时间、空间成为可感可触的宇宙体验。

此次展览不仅梳理了翁纪军的创作思路与哲学理念,还探讨了传统如何为创新提供线索,将漆艺承载的哲学与美学内涵融入现代抽象表达。在急速数码化的当代社会,翁纪军通过回归创作与身体的互动,重新唤起对物质、物体和材料的关注,强调体力、触摸和感知所形成的审美与认知,引发对艺术当下意义的深刻思考。

策展人翁笑雨表示:“翁纪军的所有作品(图像)都不追求完结或统一。事物作为一个共生的复合体交融、涌现:有机的材料既是形式亦是内容,形式与物质又互为媒介。每件作品都可视作一段持续叙事的碎片,一条更长连续体的截选。图像越过自身边界向外蔓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彼此连结。经过四十余年的实践,翁纪军构建了这样一种艺术视野:让漆成为物质、时间与空间的介入者与合成者——一种物、迹、维交汇的艺术实践。”

震旦美术馆馆长黄圣智在其前言中提及:“翁纪军视大漆为“伙伴”,其创作始于对物性的尊重。大漆的流动、氧化、肌理变化,皆被他视作自然的馈赠:漆层堆叠的凹凸如宇宙尘埃聚散,色泽渐变暗合大地岩层沉淀,物质本真成为通往精神的阶梯。视觉是其传递哲思的桥梁。色彩与形态非为装饰,而是情感与能量的载体……”

艺术家翁纪军表示:“近年来,我尝试用作品体现时间的线性关联,即用作品的图案、肌理、质感等视觉语言体系时间累积的印记;同时我想呈现漆最原始的生命力:从乳白、红棕到漆黑的万千变化,以及材料自身的视觉张力——苎麻的肌理、瓦灰的颗粒——这些在传统中被埋藏、被忽视的部分。回归漆的本质,在物质与时间的维度中,探寻人类与宇宙的隐秘联结。”

展览于9月27日至10月2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欢迎各界人士莅临参观,共同探索翁纪军艺术世界的宏大与精微。

关于艺术家

​翁纪军(1955年出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4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员会主任,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现生活于上海。

翁纪军的主要个展包括:“循迹”, 杜梦堂,巴黎 (2024);“集聚”,杜梦堂,上海 (2021);“碰撞”,翁纪军&文森漆双个展,杜梦堂,巴黎 (2019);“海派雅韵——翁纪军漆艺作品展”,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2018);“髹行”,翁纪军&文森漆双个展,杜梦堂,上海 (2018);“和”翁纪军作品展,红坊艺术空间艺博画廊,上海(2015);“佛头”,奥比利画廊,香港(2007);“翁纪军个展”,奥比利画廊,香港(2001)等。

艺术家的作品被国内许多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包括: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博物馆、福建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上海世博主委会等。重要著作包括:《翁纪军作品集》,上海美术家协会编辑出版(2005),千文万华—漆艺》著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等。

关于策展人

翁笑雨是一位常驻纽约的策展人与写作者。她目前担任第十六届卡塞尔文献展的策展人,同时主持新加坡TAF艺术基金会(Tanoto Art Foundation)与纽约独立艺术空间Art in General。通过机构职务与独立项目的双重实践,她持续探索文化认同、全球化影响以及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的议题。

她曾担任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现当代艺术部主管、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副策展人,并于巴黎/旧金山的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Kadist Art Foundation)担任亚洲项目总监及策展人(现仍担任项目与收藏顾问)。此外,她曾策划第五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她长期为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撰写评论文章,大量著作发表于展览画册及专业期刊。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