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微醺

开幕时间:2025-10-25 15:00-18:00

开展时间:2025-10-25

结束时间:2026-02-28

展览地点:阆风艺术

展览地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青西路777号前滩31二层

策展人:张翀

参展艺术家:柴浩然 郭宇剑 黄蓝 林科 李汉威 刘任 刘耀华 葡萄军舰 邵巍 王志渊 王璇 于艾君 周文斗

主办单位:阆风艺术


展览介绍


阆风艺术携策展人张翀,邀请艺术家柴浩然、郭宇剑、黄蓝、林科、李汉威、刘任、刘耀华、葡萄军舰、邵巍、王志渊、王璇、于艾君、周文斗等13位艺术家或艺术小组,共同呈现群展“微醺”。

在生活节奏加速、感官疲于应对的当下,人们往往借由酒精获得短暂松弛的快乐与情绪释放的勇气。本次展览并非直接呈现酒精会给人带来的作用,而是以“微醺”作为一种感受的隐喻,试图捕捉那些模糊、温暖、晃动而诗意的时间片段——它们是对日常生活的柔软叛逃,也是一种在清醒中对这个世界的重构。

参展艺术家以多样媒介在作品中酿造这种“微醺”感,邀请观众步入一场介于现实与幻觉之间的体验,重新感受那种无需依靠外部刺激、却直抵心灵的轻盈与快乐。艺术,正如微醺,让我们得以窥见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关于展览|About the Exhibition

前阵子看了一位法国艺术家的个展,他把生活中搜集到的各种废旧物拼凑组合成小动物,并把它们使用到了自己的儿童剧表演中。看着这些由废旧物焕发新生的小生灵,它们质朴而富有生机,松弛又充满童趣。让我不禁感慨“这世界本该如此”。但转念一想,在这“行色匆匆”的现代都市生活里。能拥有这样一份感受,实在奢侈。

我们栖居在一个被高度刺激包裹的时代,被“快节奏”的生活“常态”裹挟着往前走,指尖轻触便能链接万物,感官的阈值被不断推高。然而,在这种便捷与物资丰饶之下,那份沉甸甸的、持久的满足感似乎比往昔更难寻觅。工作,生存,人际关系与面对未来的压力固然沉重,但或许,更深层的变化在于我们感知愉悦的机制,在持续的“高强度输入”中,悄然发生了偏移。

“当喧嚣成为常态,狂欢便不再是狂欢。”当感官的刺激变得麻木,神经便会渴望更强烈的“电击”以唤醒同等阈值的欢愉。于是,许多人本能地转向那些能够快速启动大脑奖赏回路的东西,试图在平淡中凿开一道缝隙。

酒精,这古老的液体,以其独特的生理效力,成为许多人撬开压力铁闸、释放情绪洪流的“钥匙”。有趣的是,初尝者往往蹙眉,因为人的味蕾会向往更甜蜜的味道。然而,现实就是,某些苦涩辛辣的酒却也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人们眷恋的,或许并非是那液体本身灼烧的滋味,而是杯中倒映的相聚欢颜,是微醺时刻灵魂轻盈的悬浮感,是渴望在浓稠的夜色里,短暂地消融掉现实的坚壳……酒精如同一位狡黠的炼金术士,促使大脑中的多巴胺与内啡肽生成反应,带来片刻的暖意与松弛,为紧绷的神经按下了暂停键。或许,正是那片刻虚幻的升华感,让人甘愿以健康为筹码,换取向死而生路上的一点微光。

故而,本次展览以“微醺”为名,试图捕捉酒精在心灵湖面投下的多重而变幻的倒影。在选取作品的时候我刻意避免了艺术家作品本身与酒精的关联,想通过作品给人的感受来呈现这种“微醺”感。

那么,何为“微醺感”?它可以是抽象的轮廓,暖昧的包裹,晃动的平衡,模糊的边界。也可以是悲伤底色中的温暖,冷静内核下的炽热,似是而非中的确定……

这种“微醺”感本质上是对日常逻辑桎梏的一次温柔叛逃,是对世界进行诗意重构的某个瞬间。酒精强行制造了这种状态,而艺术创作则提供了一条主动进入并驾驭这种状态的航道。艺术家们用自己熟悉的媒介在清醒中酿造“微醺”,邀请观众一起在作品的观念与意象间摇摆,体验那种“不可言说”却直抵心灵的感受。

真正的放松和持久的快乐,也并非来自对现实的短暂屏蔽或对感官的强力刺激,而是源于一种创造性的生活态度——一种像艺术家对待创作媒介那样,以好奇、包容、接纳和想象力去拥抱生活的不完美,将压力与琐碎转化为意义和美的能力。艺术,就是拥有这般深邃的魔力。它提供了一种比酒精更健康、更深刻也更持久的“多巴胺”来源——这种“多巴胺”,名为“这世界本该如此”。

文/张翀

策展人| Curator

张翀 Zhang Chong

张翀,独立策展人,艺术家。2019年毕业于德国阿兰努斯艺术学院(Alanus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开始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做展览策划。现就职于阆风艺术担任艺术总监,工作生活于上海。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