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徐震:刹那沉思

开幕时间:2025-11-10 16:00

开展时间:2025-11-10

结束时间:2026-01-11

展览地点:香格纳画廊

展览地址:上海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6号楼

参展艺术家:徐震

主办单位:香格纳画廊

展览介绍


香格纳画廊荣幸于2025年11月10日在上海M50空间推出艺术家徐震个展“刹那沉思”。本次展览首次系统性地将中国画体系置于其"生态作为媒介"的艺术方法论框架之下,通过《巨》《山水》《雾》《开悟》四个单元的绘画作品,构建了一场从器物精神到心性境界的完整沉思路径。

展览主题“刹那沉思”精准捕捉了当代人共存的多重时间经验:一边是即时、表层、被技术不断加速的感官洪流,另一边则是延展、深入、容纳偶然与多样性的思考节奏。这种并置指向今天普遍存在的心智状态——在同一身体与意识中同时运作的多种时间逻辑,深刻影响着我们对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认知方式。展览旨在为这种认知建立可被观看的视觉对象,使瞬时的体验在沉思中获得延展,同时让沉思在加速时空中获得新的生长契机。

展览中的四个单元呈现清晰的思辨轨迹:《巨》从器物精神维度以笔墨释放礼器的宇宙能量,《山水》在数字生态维度将数据景观转化为可游之境,《雾》于物质时间维度呈现绢本与岁月的共生痕迹,《开悟》则在禅意当代维度实现新闻图像与顿悟传统的跨时空对话。这些作品通过观念技术的介入,使传统绘画媒介得到创造性重塑。徐震的创作并非简单回归传统,而是通过调整观看框架,将中国画的宇宙观、技艺谱系转化为可操作的当代方案,为全球文化对话提供独特的方法论工具。

徐震的艺术实践,长期以“生态作为媒介”为核心。此处的“生态”远非仅指自然,而是涵盖了历史语境、地缘格局、意识形态、制度框架乃至媒介技术的复杂结构。在此次展览中,他将这一方法论延伸至东方的文化系统中进行了一次深度检验。中国画,作为一种跨越千年的艺术与思想的载体,在此被重新激活为一个持续活跃的文化技术体系——它以其独特的宇宙认知、时空结构和技法逻辑,凝聚成从观看方式到价值体系的完整链条。在生态危机、技术迭代与地缘重构的当代语境下,徐震的实践证明,中国画体系不仅提供美学参照,更展现出参与重塑当代文化的结构性潜能。通过观念与技术的双重革新,传统绘画媒介在此获得了全新的表达维度。

关于艺术家

徐震,艺术家、策划人、洞—当代艺术平台创始人。1977年出生,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

徐震 2004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艺术家”奖项,并作为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参加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主题展,徐震的创作非常广泛,包括装置、摄影、影像和行为等。

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双年展均有展出,包括威尼斯双年展(2001,2005)、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4)、国际摄影中心(2004)、日本森美术馆(2005)、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2006)、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2007)、英国海沃德画廊(2012)、里昂双年展(2013)、纽约军械库展览(2014)、上海龙美术馆(2015)、卡塔尔Al Riwaq艺术中心(2016)、悉尼双年展(2016)、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7)、沙迦双年展(2019)、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2019)、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美术馆(2020)、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2024)等。

徐震的作品被众多国际美术馆和机构纳入永久收藏,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学院、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DSL收藏、美国鲁贝尔家族收藏、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瑞士乌利·希克收藏、西班牙泰罗什德利昂收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当代艺术收藏、香港M+博物馆、瑞士盖和米利亚姆乌伦斯基金会。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