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特邀批评家鲁虹:艺术要和"消费的诱惑"保持距离

来源:99艺术网上海专稿 沈欢喜 2007-12-18

记者:您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个展览的?

特邀批评家鲁虹:首先呢,我觉得这个展览他办得非常地及时,也非常地重要。因为他把一批在绘画上非常有成就、而且在新近的创作当中有新鲜的作品的艺术家呈现出来。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受到这种消费的、娱乐的、嬉戏的、玩笑的这种图像影响比较大,而这些图像又常常是市场操作的对象。所以他实际上演示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绘画毕竟是通过人的手绘,通过内心的提炼,具有深度的一种精神展示方式。这个展览他所选择的艺术家,还有他的价值取向,还有他的学术的研究性都非常有意思,中国当代艺术毕竟绘画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我们在绘画这个领域不断很深入去表达和反映中国人今天的一种精神经历的话,那我觉得我们要绘画来干什么?所以,刚才我说,他在回答一个问题图像时代绘画何为的问题?就是图像时代绘画还能干什么?因为图像不是复制性,它是制作性的,那么在这样一个被图像包围的时代,在图像泛滥的时代,我觉得艺术家应该重新强调在绘画里的语言,精神表达的重要性,深度的重要性。还有就是人的经历,内心世界呈现的重要性。

记者:我个人觉得相对于比较成功的艺术家而言,个人的艺术作品都有他自己独特的绘画符号和绘画艺术语言,您作为一个批评家,对于那些未成功的艺术家有哪些建议呢?

特邀批评家鲁虹:不,首先我对您刚才的说法就不太赞同,每个艺术家可能成熟,他可能都有它的符号和图示。但是成熟这个概念,有不同的判断,可能是市场操作的结果,这种自我复制的符号和图示,其实他很难承受今天的精神思想和内涵。所以我说的成熟的艺术家是指那些能够承受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的矛盾、痛苦、深度以及那些内涵的艺术家,而不只是表面图示的艺术家。其实表面的图示并不是自我,他只是与他人不同,只是一种非他性,不是自我人格人生很深的一种。对于其他艺术家来说,我只想说,今天有两个诱惑是很大的,对于真正的艺术来说,一个是市场的收买,一个是消费的诱惑。如果一个艺术家在绘画当中能够对这两种东西保持很好的距离的话,可能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艺术家。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