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10点30分,“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在香港展览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主任胡克,中华文化城交流协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克兢,中华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基金协会副理事长龚育才,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派人物画代表方增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张立辰,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著名画家、理论家万青力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蒋喦主持。
胡克首先介绍了此次论坛的基本情况: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和香港中华文化城交流协会有限公司主办,中华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基金协会承办。学术主题是“传承 兼融 新创”,活动主要项目由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系列展、《人杰地灵》、《山水清音》、《花鸟精神》三个专题峰会和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香港论坛组成。
本届论坛参会艺术家(画家、理论家)共153人,其中《人杰地灵》——当代中国人物画展21人,《山水清音》——当代中国山水画展 20人,《花鸟精神》——当代中国花鸟画展 25人,2009国际中国画创新作品展74人,理论家13人。参会艺术家中最高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26岁。
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论坛基本情况,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整个现场气氛热烈,形成了很好的互动。
相关链接:
当《中国文化报》记者问冯远主席“如何看待中国画艺术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扮演的角色和担当的使命”时,冯远说道:“中国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之一,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粹,把中国画艺术推广出去,就是把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介绍给世界,所以说,要想传播中华文明,就不能漏掉中国画艺术。”
《美术报》记者向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蒋喦问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在遴选参会艺术家有何标准时,蒋嵒介绍,在画家理论家遴选提名方面,充分考虑了三个问题:1、地域的代表性。2、突出专业性、学术性。3、老中青画家人选的比例安排。在艺术风格选择方面,每位艺术家都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和独立的艺术风格,基本能够代表当代中国画界的创作现状。在理论家遴选提名方面,邀请了各地区在理论探索上比较有自己艺术主张的理论家。
《美术观察》记者就中华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基金协会的运作问题向该协会的理事长龚育才先生提出问题,龚先生表示,该基金协会是公益性质协会,目的在于推动中国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推动中国画艺术走向世界,不断提高中国画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目前中国画在中国受到普遍认可,但国外对于中国画艺术了解非常有限,希望通过基金协会的不断努力来逐渐改变这一状况,让中国画艺术不仅仅是民族的艺术,更是世界的艺术,同时他还透露,基金协会将适时设立当代中国画艺术的“诺贝尔奖——倪云林艺术奖”奖励在中国画艺术创作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
针对“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这一学术品牌,著名花鸟画家张立辰谈了自己的理解。另外,因其创作《粒粒皆辛苦》被美术界公认为中国人物画早期革新典范的方增先,就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与新创问题回答了《美术观点》记者的提问。
新华社驻香港记者站、中国日报香港版、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凤凰卫视、中国文化报、美术报、美术观察等来自境内外16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新闻宣传处
2010年1月18日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编辑:张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