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展览现场 | “还亚计划”:拜寻妈祖——回归展厅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5-07-19

一条金丝嵌在海陆之间,陆的石被海的浪抚成了细沙。海边的渔人赤脚走在这蜿蜒的曲线,迈出了商旅,书写了波澜的史诗,造就了海洋的神话。

“还亚计划”第一篇,艺术家以旅行记实的方式丈量妈祖的"痕(神)迹"。从位于中国北端的辽宁锦州天后宫,沿着海岸线回归到林默(妈祖本名)的出生地-湄洲岛。以一种写生的方式,实时把文字影像和手稿回传到展厅,艺术家用群体协同的方法,共同谱写一场非确定性的展览。把从工作室到展厅的固有方法论,转化为天地即是工作室,以求证行动是创造力的本源。海洋作为连接世界的媒介,充满着诱惑与危险,却也是信仰与确定性的诞生之时。环亚计划第一篇开始尝试探寻妈祖文化在海岸线上的影响与足迹。旅行者们回从海边传回不同媒介的“消息”,在展厅中呈现。

文/陈子豪

 

“‘还亚计划’:拜寻妈祖”展览现场,2025年,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上海

今天,我们出发

今天,我们出发。在诸多不确定性中,还亚计划的第一次上路。开幕当日即出发,别离一席观众。或许是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浪漫化想象,天真的或无知,总归于心底真实的悸动。这历史,是微观化的历史,这现实,是拿生命去体验的现实。

今天,我们出发。目光继续以远距离的方式延续,追随飞机、列车、或汽车、或足迹,在更大的空间与时间中延续,它们相遇、遭遇、偶遇、奇遇,这便构成了属于我们的命运。

今天,我们出发。所谓一代人的理想,不是谁给予的,不是谁施舍的,也不是那些陈旧舞台的一个偏席;我们会有自己建造的舞台,在哪里,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会在舞台的中心,我们真正的情愫会有人娓娓道来,悉心聆听,我们会是我们自己的太阳。

今天,我们为此而出发。

文/蒲英玮

 

“‘还亚计划’:拜寻妈祖”展览现场,2025年,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上海

“还亚诗篇之拜寻妈祖”

观音赐丹诞仙母

舍身化为沧海泪

愿作灯塔佑行舟

还亚复感贤英志

奔赴万里书豪言

寻迹妈祖磊艺殿

甘入此堂为一梁

文/陈子豪

 

“‘还亚计划’:拜寻妈祖”展览现场,2025年,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上海

“灵炉显应”

灵从燃烧的炉里升起

经火从香与庙中释放

汇聚在空中

变成云

日光从天宫射下

穿过云

将灵化为荫影

投向愤怒已久的巨浪

瞬间海晏河清

文/高磊

 

“‘还亚计划’:拜寻妈祖”展览现场,2025年,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上海

“雪”

再大的雪

也都是缓缓地落下

能催促它们的

只有风

以及风所对你说的那些紧促的话语

你急忙推开门离去

在这长久的沉默之后

我困惑

但我知道

在这个没有风的夜晚

你分不清那是雪

还是星辰

文/梁琛

 

 

“‘还亚计划’:拜寻妈祖”展览现场,2025年,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上海

“拜寻妈祖”

集体诊疗的深海罗盘

殖民伤痕的精神互助会

去中心化的神经语法书

千帆过尽处

方知:文明尺度的疗愈,始于命名权的收复

即:归还、还游

文/吕舟达

 

 

“‘还亚计划’:拜寻妈祖”展览现场,2025年,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上海

“谒妈祖”

风浪的余波与月影揉碎

归途在迷局边周旋

她温润的掌纹弥散

沧溟深处升起片刻的辉华

人间潮声

织成幡

唯盼你留下

是母亲

是无垠热切的归处

是风浪所不能及

如鲶鱼游过深潭 蛰伏的牵念唤起

在皮囊下 潮信低回

整日

整年

等她带我去未曾可知的境地

守着她的一点余波

等她

下次再来

文/徐云轩


 

还亚计划:拜寻妈祖
开幕 2025年6月10日(周二)| 11:00–18:00
展期 2025年6月10日—2025年7月19日 | 周二—周日 11:00–18:00
地址 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上海市静安区文安路30号四层

关于艺术家

陈子豪,1991年出生于福建。

高磊, 1980年生于长沙,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高磊的艺术创作涉及装置、雕塑、摄影及绘画等各类媒介。他在创作中多借用日常物及“标准化”的工业制品为基本元素,这些作品经由合成或抽离的规训化形态处理,在模糊、改造中被篡改或增添了功能、属性与含义,从而成为测量身体、权力、消费与宗教等诸种领域之间的尺度与模型。通过精准的材质测试与图形的矢量化,作品与其面临的对象及试图发出的问题一起在空间维度与观念维度中不断跳转,使观者得以用一种经验之外的标准来重新审视与测量我们与世界固有的边界。

梁琛,1987年生于辽宁丹东,2011年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获建筑学学士。2011-2015年工作于直向建筑,任理事,作为项目建筑师完成阿那亚三联海边图书馆(“孤独图书馆”)。2017年开始独立建筑与艺术实践,成立工作室阿莱夫时空研究所 (www.aleph-liangchen.com),建筑代表作品: 众方纪、Innerflow Gallery; 曾在A4美术馆,外交公寓12号举办个展,曾在上海OCAT策划展览《空间规训》 (2020) 、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策划展览《从安东到丹东: 鸭绿江上的木餐、断桥与过客》 (2022) ,南京金鹰美术馆策划展览《作为中心的边缘: 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 (2023) ,鸭绿江美术馆策划展览《无尽的注释》 (2023-) 。

吕舟达,心理学艺术家、跨界研究者。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同济大学绘画心理学讲师,兼具艺术创作与心理学研究的复合型跨界学者。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拥有艺术疗愈与临床心理学双重视角,致力于探索艺术与心理学的深度融合,推动艺术疗愈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吕舟达的艺术创作以绘画心理学为核心,擅长通过色彩、符号与装置探索人类潜意识与情感表达。在展览与学术对谈中引发对当代社会心理状态的深度讨论。作为心理咨询师,他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艺术疗愈与创伤修复领域,提出“艺术即疗愈媒介”的实践理念。

蒲英玮,出生于1989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为中国新一代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蒲英玮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美术谱系进行批判性重构,致力于阐述全球化进程下中国身份的流变,通过跨文化的叙事框架探讨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对世界格局的深层影响。蒲氏作品涉及绘画、影像、设计、写作、讲演等多种媒介,开拓了以东方文明为认知基点的“新国际主义”艺术语言。蒲英玮近年持续深化世界田野路径,足迹遍及东欧、非洲、中亚、东南亚、美洲、加勒比海等诸多国家与地区,包括依旧处于冲突状态的巴尔干半岛与乌克兰。

徐云轩(b.2000, 南京)BFA, 芝加哥艺术学院, 2023; MFA,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2027.  她主要从事雕塑、装置及特定场域实验,探索巫术、仪式中的权力动态,以及人类认知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她的创作结合人类学研究与后人类主义视角,聚焦于万物有灵论、技术与仪式信仰体系的交汇点,借此挑战以人为中心的等级结构。她经常通过对仪式物件的重新想象,使其成为通往宇宙旅程的容器,构建出一种既具游戏感又充满张力的神圣与脆弱的相遇场域。

关于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

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是一家非营利艺术机构,由徐传陞与陈子豪共同创立。它立足于变革中的文化图景与地缘生态之间,并助力推动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自2017年启动至今,Longlati收藏与赞助计划围绕三个主题展开:二十世纪国际女性艺术家创作、少数与多重少数群体文化以及90后中国艺术家的实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