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与佛陀舍利相关的珍贵珠宝在海外流传了一个多世纪后,终于回归印度。这批名为「历史佛陀的皮普拉瓦宝石」(Piprahwa Gems of the Historical Buddha)的珍宝包含数百颗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宝石。这批珍宝原定于今年五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进行拍卖,但由于印度政府强烈反对并威胁采取法律行动,促使其介入,拍卖被迫中止。
7 月 30 日星期三,印度实业家、消费品巨头孟买的Godrej Industries Group 的执行副主席 Pirojsha Godrej宣布已直接从苏富比拍卖行购买了这些宝石, 期待127 年后,宝石终于归还印度。戈德雷吉家族是印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富比士》估计其 2023 年的净资产将达到 167 亿美元(258 亿澳元)。
Godrej Industries Group 执行副主席 Pirojsha Godrej 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为这一历史性时刻做出贡献。Piprahwa 宝石不仅仅是文物,更是和平、同情和人类共同遗产的永恒象徵。我们与印度政府的合作体现了我们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承诺。”
公元前 3世纪刻有文字的古代皮普拉瓦(Piprahwa)遗物盒,据信其中装有历史上的佛陀遗骸,由深色抛光石头雕刻而成,上面刻有梵文,是苏富比拍卖争议的焦点。
皮普拉瓦宝石于1898年英国统治时期出土,约有1800颗宝石,被认为是现代考古学上最非凡的发现之一。这项发现由英国工程师威廉·克拉克斯顿·佩佩(William Claxton Peppé)发现,当时他在自己位于现今印度北方邦的庄园里挖掘了一座佛塔。
这批宝石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 240-200 年左右,与据信是佛陀火化遗骸的物品一起下葬。佛陀被认为死于公元前 440 年左右。在现场发现的一个刻有铭文的瓮支持了这个监定,考古学家由此得出结论,发现的骨头碎片可能属于佛陀本人。苏富比后来将这批藏品描述为「现代最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之一」。藏品包含 300 多颗宝石,包括紫水晶、黄玉和珍珠,可以追溯到阿育王时期的孔雀王朝,大约公元前 240-200 年。收藏中包括各种珍贵宝石,包括蓝宝石、红宝石、紫水晶、石榴石、珍珠,以及薄金片,有的被打造成吊坠和装饰品,有的则保持原始状态。
发现之后,佩佩将大部分藏品移交给英国当局,后者将这些藏品分发给印度次大陆各地的各个机构。大部分珠宝收藏于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然而,这些舍利被赠予暹罗国王拉玛五世(今泰国),随后又被分发到泰国、斯里兰卡和缅甸等国的佛教圣地,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尊崇。
佩佩获准保留最初发现的约20%的宝石,约350颗宝石在他的家族中流传了数代。这些传家之宝最终由他的后代继承,其中三位后代后来将这些藏品委托苏富比拍卖。这些宝石估价1亿港币(约970万欧元),引起了广泛关注。苏富比最终促成了印度企业集团戈德雷吉工业集团(Godrej Industries Group)的私洽销售,让这些珠宝永久回归印度。目前,这些藏品即将公开展出。 苏富比拍在声明中表示。「苏富比很高兴促成皮普拉瓦宝石回归印度」。印度政府称这是“公私合作”,这引发了专家的道德质疑。
北方邦皮普拉瓦-甘瓦里亚遗址群发掘现场Kalagon/Wiki Commons
皮普拉瓦村位于北方邦锡达尔特纳加尔区锡达尔特纳加尔市附近,以其重要的考古遗址而闻名。考古发掘表明,这里可能是佛陀部分骨灰的埋葬地,这些骨灰由释迦族保管。遗址内有一座大型佛塔、几座寺庙的遗址,以及一座展示考古发现的博物馆。
在毗邻的甘瓦里亚(Ganwaria)土丘上,也发现了古代居住的建筑群和神殿。一些学者认为,皮普拉瓦-甘瓦里亚地区合起来的地区对应着迦毘罗卫城(Kapilavastu),迦毘罗卫城是释迦王国的首都,佛陀悉达多·乔达摩(Siddhartha Gautama)在此度过了他人生的前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