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批评家,诗人,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岛子先生,于2025年9月1日早晨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岛 子
岛 子(原名王敏),诗人、艺术批评家、画家。1956年11月26日生于青岛市,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任西安市文联《长安》文艺月刊副主编,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系主任,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美学学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起活跃于诗坛与艺术界,提出“圣水墨”理念,作品强调精神性与人性经验,兼具批判与建构的文化视野。近年来关注视觉语言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在当代艺术与文化研究领域持续发挥独立影响。
精神性水墨旨归
文/ 岛子
我倡言精神性水墨,多年来所实践的“圣水墨”大致包涵两个层面:在价值观层面上,与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区别开来,从全权的唯物论、反映论哲学指令中逃逸出来,另辟蹊径。为此,我创造了The Saintism Art这个概念;另一个属于方法论层面,那就是“变血为墨”的艺术意志,为笔法、墨法、水法及“五笔七墨”等水墨法度所宗。
水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本土文化传统即中国文人画传统,然而这个传统亟需更换血液。或者说,文人画传统原来就缺血,因为它没有神圣的位格。正如异灯同光,作为一种器皿,一个灵性的载体,水墨传统所秉承的“心性”、“心印”’、“心画”美学意蕴以及从宋代建构的“尚意”批评标准,它们本身可以蕴含形上的、超验的灵性之光。水墨的黑白、干湿、浓淡、枯润、疏密,自由线条的千变万化以及空蒙迷离,都能够寄寓圣道、彰显灵性。它的书写性运动,可以让光的质感和象征性能量来澄明那个无蔽之境,寄寓精神性的崇高。更新之后的水墨本体更带有悲情与圣洁意蕴,可寄寓苦难及救赎的意象。歌哭、安魂、悲悼,为殉道者、为苦难的无辜大地、为生命和思想的自由,因信得救而免于恐惧和诱惑。
精神性艺术包涵伟大宗教情怀,它是唯一不受文明衰落和对社会绝望所影响的力量,是把人类与更广阔的终极实在、超自然者联系起来的力量。人类失败和无能的时刻,也应该是永恒的力量得到证明的时刻。
精神性艺术在当今的使命是,探讨人类最深层次的需要和难解的生命谜团、灵魂、时间、生与死、宇宙本质以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个人与公共行为的道德准则、伦理关怀等命题与愿景。政治正确并不等于道义的正当性。
考量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普世价值与个体生命发生内在联系,启明时代的处境,显现在创造性的整体结构中。
中国的文人画水墨传统,始于唐代诗人、画家王维(701-761),他意识到“画以水墨为上”,由于沉浸于禅宗,崇尚虚静恬淡之风。到了明代,董其昌(1555-1636)就划分南北宗,他附会禅宗的两大宗派来划分的,北宗神秀,尚苦修渐悟;南宗慧能,尚棒喝顿悟。“北宗”成为对于院体画的贬义词,五代以后的院体画,崇尚工笔写实,如宋徽宗的画。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南宗”完全摒弃了色彩,尽管“墨分五色”,但毕竟仅仅是“五色”,也绝非妙有万能。
我的色彩语言以墨为主,兼容金泥、金粉、金箔。打进水墨金碧青绿色彩体系、打进大教堂玻璃画的光晕体系,再打出来为我所用。传统中国画所谓“气韵”,乃是山林云雾、江湖烟雨朦胧意象构成的审美韵致,为“生动”所用。但水墨的色彩要有光,光色交融,显现至高的不可见的所在。
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说:“真正的知识分子——精神的代表,即是自由、意义、价值和品质的代表,而不是国家、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的代表。精神的代表,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拥有预言的使命。”我之所以认为《苦竹》、《上帝与黄金》等系列画作开启了精神性水墨的道路,是因为这艰深的探究蕴含对于自由的渴求,对于义人的安慰,也是对贫乏时代的旷野呼告。
精神性水墨是启示的艺术,预言、唤起、筑基并且馈赠。
艺术作品
光在黑暗中,岛子,2017
上帝与黄金之十六 纸本水墨设色 70x70cm 2014
天命·雅各之梯 纸本水墨设色 70x74.5cm 2009
灵泉苦竹 纸本水墨设色 137x69cm 2015
窄门与素棺 纸本水墨设色 145x91cmx3 2018
传道书,岛子,2017
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岛子,2019
复活:153条鱼 , 水墨竖轴 86x90cm, 2017
约翰福音11:25 复活在我, 草书竖轴 , 45.5x69cm,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