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和书写的边界:刘彦湖 卢俊舟双个展”于2025年8月29日在壹美美术馆正式开展,开幕式将于2025年9月13日下午3:00举办,展期至2025年11月2日。本次展览由著名作家、编剧阿城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承办,程辰担任艺术总监,集中呈现了两位当代艺术家在书法艺术领域前沿地带所进行的新探索。


刘彦湖和卢俊舟两位艺术家在实践的路径上和书法的风格上虽各具特色,但其作品也都鲜明地展现了在当下重新审视回望传统、努力开拓书法艺术未来的共同特点。如果说刘彦湖是试图从传统的内部开掘出现代性,那么卢俊舟则是用现代形式构成理念重新演绎和抉发诸如“良渚夏玉”(黄宾虹语)等上古刻画的悠远古意。如果说刘彦湖强调词语、语音、语意,强调文字与语言的内在关联,是试图突破日本现代书法的局限性所做出的努力,那么卢俊舟近期的创作则表现出一种蠲除执念的自由趋向,把几十年书法训练养成的笔性技巧内化为一种具有现代美学的节奏,空灵跳掷,自由自在。




阿城先生专为本次展览撰写《书法与文脉》一文。文章以高远的历史视野梳理和阐述了书法与中华文脉的内在关联,既为展览提供了必要的学术背景,也可视为对每一位仍在和即将使用毛笔书写汉字之人的叮咛,寄意殷殷。





展览期间,壹美美术馆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音乐、舞蹈专场活动、主题讲座、艺术对谈、艺术科普节及定期的艺术导览,促进文化艺术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书法与文脉
写在“刘彦湖 卢俊舟双个展筹备之时”
阿 城
从材料来看,甲骨文是我们最早的构字成文。唯它是纵向的,给神或祖先看,它们看到象形的字即可了解,不必逻辑(语法)构成完全才会明白。

西周青铜器铭文拓片
到了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还是这个纵向功能,沟通天地。铭文启始,多有一个“唯”字,它是一个象形的鸟,即首先召唤灵鸟,恳请它将铭文的内容带到神或祖先那里去。
我们初始文字的这个纵向功能,是在文脉的初始,用以沟通天地,具有神性。我小的时候,还有敬惜字纸的习俗,写过字的纸,是不可随便丢弃的,有人专门来收,集中在一个地方,祷神之后,才烧掉。
那么文字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了横向传播的功能呢?我们知道《尚书》里有“诰”,它应该是在贵族阶层传播;孔子有“韦编三绝”,可见横向到士;战国,百家争鸣,没有文字的横向传播是不可能的,但这个横向还是贵族性的。

里耶秦简
秦的一统,有个“书同文”,字形归一,我们以为只是小篆,其实还有秦隶。秦迁六国贵族于咸阳,改行郡县制,向全国派出官吏治理,开始以吏为师,大量的横向传播文字是隶书,湖南里耶出土的秦简,告诉我们这一点。
汉代是隶书横向传播的成熟期,成熟到它不必再有改进,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没有障碍。
但事情是有变化的,汉末三国时期,钟繇将隶书笔法向后世所称的楷书转化,好像稍稍搬了一下舵,河还是原来的河,但船头方向有了变化。
三国时期,究竟哪一方有资格承继汉?蜀当然说是它自己,但蜀与吴,都没有传世的书法,独北方的曹操,鼓励钟繇不断上表,钟繇在表中不断称“先帝”,即汉朝最后的汉献帝,以示曹魏的合法性。
曹魏之后的西晋,受气候的影响,西北方的草原资源减损,游牧民族南移,史称五胡乱华,导致西晋衣冠南渡淮河,成为东晋。元代的《法书考》称曾是宰相的王导“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表衣带过江,后右军得之”,右军即王羲之。陈寅恪评价王导说“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

《宣示表》刻石
王羲之得到钟繇的《宣示表》字迹后,临摹之,使之成为钟、王一体的罕见之宝。临摹之后的原件,宋徽宗将它刻石。这个刻石今藏首都博物馆,建议学习书法者去礼拜之。
汉代晚期,游牧民族的南进,造成汉民族王朝的一大改变,唯不见史书记载,就是西方昆仑玉材输入的截断。玉器一直是祭祀时祭祀者的标配,以表示祭祀者的资质尊卑与合法性,极端重要。当玉材来源被阻断而不能制造玉器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文化继承者的焦虑与恐慌。明乎此,当可体会曹魏以至南北朝,书法被奉至极其重要地位的或显或隐的原因了。这种尊崇,到东晋达至顶峰,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成为了书法即文脉的标志。其既可以成为南北朝时代南朝对北朝的重要区别,又可以抒发南朝对继承文脉的内视顾盼与外视自雄的慨然之气。
事情远未止此。
经过南北朝的长期动乱和短暂的隋,到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年间广搜王羲之真迹,还令僧人怀仁集王羲之的字,拼接他自己撰写的《圣教序》;又亲自撰写《晋书》中的《王羲之传》,标榜王羲之书法;又特别自撰并依王羲之笔法自写《晋祠铭》《温泉铭》等等。
为什么要如此大动作?
自秦断了周代的血亲贵族封建制,改行郡县制之后,汉朝及汉以后,文脉基本掌握在门阀豪族手中,历代朝廷高级官吏,自豪门出,例如前面说的王导、王羲之,都是琅琊世族之人。到了隋唐时,虽然行科举,但仍然有豪门与寒门之别。贞观年间修《氏族志》,豪门仍排在前面,于是唐太宗下令再修,终于将李姓改到第一。面对豪门世族的文脉势力,又有几百年南人对北人的文化成见,出身关陇军事集团并武取天下的李世民,必须面对这种或显或隐之患,于是毫不犹豫地推高文脉代表王羲之,以示文治天下,尊崇文脉,达成后世盛赞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文、物积累,直接导致了盛唐之世。

《淳化阁帖》
唐之后,经五代十国纷乱,终由武家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为宋,他亲自定制不许杀文士。紧接着的宋太宗则刻《淳化阁帖》,广赐皇族及大臣,学唐太宗的榜样,以示文治天下。宋徽宗时又有官刻《大观帖》。
不过宋代发生一种重大转折。宋之前,一直是跪坐书写方式,而宋时因为桌、椅的形制成熟,书写方式改为伏案书写方式。跪坐书写时,左右手是两个变量,伏案写则只剩下执笔的右手是变量,放在桌案上的纸张成为定量。跪坐写与伏案写,臀、腰、肩、臂、指的发力与肌肉群组的控制是有不同的,以伏案写的方式临写跪坐写时代的帖时,不可不察。
宋之后的元、明、清,元与清的第一等文字,不是汉字,元是蒙文,清是满文,构字基础来自梵文。现在的汉字书家,对这样的文字权力结构变化,基本无察。
元代废除科举,自不必说。明清虽恢复科举,但随之无个性的馆阁体成为一般读书人必备技术。所以自宋以后,书法的慨然之气,下了不止一等,时代使然。
不禁呜呼,已学书法及欲学书法者,所欲为何?
2025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