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邱岸雄上海个展“早春长歌行”9月9日起即将向公众开放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5-09-08

2025年9月7日
邱岸雄最新上海个展
“早春长歌行”
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
中国传统山水精神的当代演绎
也是艺术家对诗意栖居的深刻探索

“早春长歌行”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始于成都的“觉山知水”人文艺术项目,最初以长江流域的山川风貌为创作脉络​,在复星基金会的支持下,邱岸雄带领团队从上海出发,途经绍兴兰亭、天台山国清寺石梁飞瀑、天姥山、新昌安岚、三清山、庐山、五祖寺、赤壁、宜昌、奉节白帝城、安岳等地,回到成都。

“邱岸雄:早春长歌行”展开了一系列以山水为媒介的田野创作与跨媒介实践,并在成都复星艺术中心举办首展。而现在,“早春长歌行”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进行呈现——标志着项目从田野山水的观察转向对大城市景观与现代生活语境的审视与对话。

“早春长歌行”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邱岸雄的艺术实践一直从中国传统文脉中寻找灵感​,其代表作《新山海经》系列水墨动画就是从《山海经》角度出发,描绘现代世界的文明冲突和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在这次展览中,邱岸雄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山水传统,试图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精神的碰撞,探索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

在本次展览中,邱岸雄也结合了水墨、影像、声音、装置等多种形式,创造出一种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既呼应了中国传统“诗书画印”相融合的文人艺术传统,也从侧面体现处当代艺术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早春长歌行”开幕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上海本就是该次行走计划的出发地,回到这个原点进行展览的再次呈现,具有特别的纪念和回眺意味;而中国广袤的自然风景和深藏的人文积层,依然在远处召唤并期待着下一次行走的队列。”

——策展人朱朱

 

地标媒体——“城市之窗”外滩花旗大屏

艺术家

邱岸雄

策展人

朱朱

展期
2025年9月9日至10月8日

地点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三层和四层

常规票
48元

展厅揭秘

三层展厅空间里,本次展览采用开放连续的动线和分段呈现的方式,使观众在一条连贯的路径中体验“从山水到城市”的主题演进。

“早春长歌行”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与成都站展览相比,上海站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出针对性的扩展:展览新增多件绘画作品与两幅水墨长卷,及新影像作品。

“早春长歌行”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新的绘画及水墨长卷都是以“觉山知水”行旅中所见所感为素材创作,与其创作的影像作品形成一种互文关系,从真实的游观山水到在山水间的现场创作,再到在记忆基础上的绘画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绘画,影像,音乐,诗歌结合的多维度的山水表达方式。山水之旅从从绍兴兰亭到峨眉山下的叠川,影像作品与中国最美威士忌酒厂“叠川”合作。

新的影像作品《远寺》是在四川峨眉山拍摄,以古波斯诗人鲁米富于禅意的诗歌为灵感,演绎了舞蹈与音乐在山水与现代建筑空间里创造的宇宙自然隐喻。

“早春长歌行”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而除了展厅里的作品之外,在复星艺术中心四楼露台上还创作了“城市山水”概念的公共艺术作品​,用透明屏幕将山林、树木、云海的自然空间切入城市公共空间,与黄浦江畔的都市肌理融汇成为画面语汇;影像作品将山野影像与城市天际线并置,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与自然历史的重叠。

而水墨长卷以连续的时间线索重构了山水间的视觉行旅,使观者在视线移动的时空转换中感受山水行旅的环境与记忆在水墨语言中的转化与升华。

“早春长歌行”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觉山知水”行走计划,离不开利星行汽车的鼎力支持——他们不仅支持本次上海展览,也赞助了梅赛德斯-奔驰专属座驾为“觉山知水”的整个行程保驾护航。

邱岸雄“早春长歌行”限定联名周边将与展览同期发售。这些限定周边巧妙地融合了艺术家的作品元素,为您的观展之旅增添独特记忆。复星基金会与童涵春堂联合推出的「觉山知水」公益礼盒,以及邱岸雄限量联名晴雨伞,均在此列。观众可前往复星艺术中心三层展览入口处的ART SHOP商店,选购心仪的商品。

展厅开幕

9月7日,“早春长歌行”上海展览正式开幕。

展览开幕当日下午,展览开幕论坛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四层举行。特邀艺术家邱岸雄、策展人朱朱、复星艺术中心及复星基金会主席王津元,共同探讨“山水传统在城市化语境下的重构”与当代艺术如何参与城市公共议题。

“早春长歌行”开幕论坛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邱岸雄

艺术家

我们在庐山拍摄时,起初在仙人洞因游人众多、声音嘈杂,无法使用录音,于是另寻安静的地方,那个地方虽然游人肯定不会来看,但是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场景,拍摄结束后,路过的人纷纷鼓掌,觉得舞者的状态很好。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最后的镜头快要结束、音乐已经停下来,舞者也已经静止下来的时候,一只乌鸦飞过来停在了背景的树上,然后叫了几声,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完美的一个配合;在亭子跳舞的时候,雷声也成了意外的惊喜。自然界的天气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元素,都是很可遇不可求的一个场景,在我们室内去创作就不可能遇上。

 

朱朱

策展人

实际上我们的旅行线路和徐霞客当年的线路是部分重合的,当我们真正到了山水之间,还存在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待当代的景观,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人为的景观,这实际上是对自然的破坏;另一个是人,即游客,他们进入了山水,却还通过手机的屏幕去看近在眼前的山水,这个问题是此次旅途中对我而言比较深刻的体验。

 

王津元

复星艺术中心主席及复星基金会荣誉理事长

我当时为这个项目所打动的一点是,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以及在我们所读过的许多书籍里,古代的文人、艺术家、诗人、作家常常会去寻访山水。我觉得这些山水历经千年,依然如故。有些地方如今的景观,或许与1000年、2000年前古人所见并无二致。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景观。上次我去探班的时候,看到那些山石的形状以及寺庙的风貌,我想到的是千年前的人,他们看到的正是同样的风景。那些景象与画中的内容如出一辙,仿佛我们走进了画中一般。

 

余尔格

舞者

对我来说,大自然其实一直比较遥远。然而,现在我以当代的身体、舞蹈和方式,有了与它对话的机会。

我们与舞者和音乐家们一起,根据当下的场景给予我们的感受,提供我们的想法去与自然进行碰撞,主要以即兴为主。邱老师或许也有自己的思路,比如他认为某些地方应该呈现怎样的气质,然后结合当下舞者身体的特点,与大自然、山、水进行融合。

展览开幕现场特别邀请了多位艺术家进行表演,包括作曲家金望、音乐家张文樑,段志渝,以及舞蹈编导余尔格、舞蹈家木常春,王少筠他们现场的舞蹈音乐表演为展览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多元的解读角度,共同构建了一个跨媒介的艺术空间。

“早春长歌行”开幕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艺术家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团队

关于艺术家

邱岸雄

邱岸雄,1972年出生于四川,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为当代水墨动画的代表人物,作品为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哥本哈根Aken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大学Spencer Museum, 东京现代美术馆(MOT),奥斯陆 Astrup Fearnley现代美术馆,苏黎世Kunst Halle,香港M+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重要国际国内机构收藏。曾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东京现代美术馆,哥本哈根Aken现代美术馆,堪萨斯大学Spencer 美术馆,达拉斯Crow 亚洲美术馆等国际艺术机构举办个展,曾参加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水墨艺术》,圣保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 开罗双年展,塞萨罗尼奇双年展,亚太三年展,釜山双年展等国际国内展览。

获奖:于2006年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2007年获雅昌艺术年度青年艺术家奖,连州国际摄影节媒体评论奖,亚洲当代艺术奖提名,《东方早报》年度艺术家提名。2009年中国批评家协会年度青年艺术家奖, 2010年获《改造历史》文献奖。2018年获《国家美术》年度艺术家奖,2018年获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亚洲艺术奖提名。

关于策展人

朱朱

朱朱,1969年出生。诗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曾获安高诗歌奖,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山花》双年奖等。著有诗集、散文集、艺术评论集多种,包括中文诗集《我身上的海:朱朱诗选》《皮箱》《五大道的冬天》,法文版诗集《青烟》,英文版诗集《野长城》,艺术评论集《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等。

关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复星艺术中心是由复星及复星基金会发起并出资建立的非营利机构。

艺术中心地处BFC上海外滩金融中心地块内,是一栋地上四层地下三层的独立建筑。艺术中心建筑由英国建筑设计事务所 Foster+Partners和Heatherwick Studio 联合设计,建筑外观最大的亮点即三层金色可转动幕帘,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既如中国古代冠冕,又似西方竖琴。幕帘每天六个时间配合音乐定点转动,宛如一座“会跳舞的房子”盛放在外滩沿岸。

艺术中心定位于当代、国际及观众互动性强的艺术,除了精选高品质艺术展览之外,也致力于举办各类公众教育活动,通过讲座、论坛、电影放映、工作坊等形式为公众提供与文化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作为一个多功能性空间,复星艺术中心还兼具承办国际会议、品牌活动、小型演出等多种功能。

关于赛森艺术

赛森艺术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与推广,通过构建高端的文化与商业合作模式,长期支持中国一线及新锐艺术家的创作及拓展。赛森艺术空间将作为一个独特的展示平台,与艺术家、收藏家、艺术机构、公共文化空间以及高端商业品牌等密切合作,提供中国当代艺术的咨询服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