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廖建华个展「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在有边空间开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5-09-15

2025年9月13日,廖建华个展————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正式开展,本次展览由有边空间BOUNDED SPACE主办,廖雯为学术主持,孙宇航担任执行策展人。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无意图》系列的新作,这些作品既延续了廖建华一贯的绘画符号、创作过程与精神性内涵,又呈现出在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新面貌、新探索和新突破。

展览现场图

 

前言

请先想象一种状态:

一个人,在长达20余年的光阴里,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有意识地、主动地不断重复去进行同一个行为。

是否难以构想,或许其中的身心历程会是这样:恐惧、浮躁、怀疑,逐渐达至喜悦、平静、乃至自由……亦或更加复杂、难以捉摸。

廖建华

廖建华是如此。从2003年一个形似“蝌蚪”的笔触开始,他便不断地画,在直觉与潜意识的驱动下不断地在画面中勾勒相同的语汇。在中国的现当代抽象艺术中,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玄”结合大时代之下个人情感抒发的精神性寄托往往成为艺术家进行抽象式创作的内在基点,也构成了与西方抽象艺术之间的差异所在。廖建华的创作也循此脉络而生发。“重复、坚持,持续,意志力,耐心,克制,流动,不安与平静,时间性,自由与限制,日常……”从他创作中自我记录的关键词中可以看出,其创作过程在实质上形成了一种类似修行的参禅式行为,精神表达超越了作品的客体形式本身,承载着个人在特定生活情境中的特定感受,生成于每天持续发展的过程之中。

廖建华 无意图220426 布面丙烯,120 × 200 cm,2022

最初,廖建华是在纸本上进行水墨表达的不同探索,直到近些年,他才开始尝试在布面上用新的媒介进行创作,走到这一步,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为何如此艰难?因为背后暗含的是人在其间漫长持久的踌躇挣扎和反复试探,直至得到短暂的突破,才使作品面貌的更新呈现为一种眼前的结果。

廖建华 无意图08布面丙烯,45.5 × 248 cm,2025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设问,并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待:实际上,经年累月的持续性行为亦是一个自我意志逐渐明晰,个体存在得以彰显的生命过程。在廖建华的作品中,他所反复落笔的“蝌蚪”状笔触,是生命意志与艺术表达冲动下自然孕育出的无意识笔触;而无数笔触的重复重叠,是一种时间的压缩与交合,形成了时空的具象化;同时,他的“重复”不是单纯机械性的描绘,而是每时每刻精神意志的凝聚与转换,因而每一笔都充满了不同。在极致的差异性重复过程中,是对个体存在的重新体认,由此,生命的意志得以显现。而每一次创作上的新突破,哪怕再细微,亦是生命意志的涌现。极微小的原子行为构成了极宏大的生命意义,反之亦然。

廖建华 无意图221206,布面丙烯,100 × 140 cm,2022

对廖建华来说,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所连贯起来的时间过程,悉或提供了精神与存在的出口。你得尝试进入、体会这一过程:你要感受时间的流逝,你要看到能量转换为重叠繁复符号的意志,你要品尝自我坚持与自我怀疑之间的徘徊……那皆是不同时刻的生命意识在其中生成涌动,朝着某一方向,至真,至无限。

廖建华 无意图240922 布面丙烯,100 × 140 cm,202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