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文献展“图像星丛:瓦尔堡与我们的视觉时代”正式开放!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5-09-16

“图像星丛:瓦尔堡与我们的视觉的时代——《记忆女神图集》文献展”于9月10日正式开幕。开幕式由近悦儿童美术馆执行馆长张岚主持,总策划王亥、朱朱,策展人田萌,学术主持吕东、乔泓凯,四川方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琴,成都尼依格罗酒店市场传讯部负责人廖安萍,Situs吸土代表张意,童年秘密档案馆发起人胡燕子,落屋LUOWU创始人李湘以及百位嘉宾、媒体共同出席见证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聚焦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晚年未竟之作《记忆女神图集》,共展出63块图版,其内容包括雕塑摄影、文艺复兴绘画、新闻剪报、占星图谱、邮票及钱币纹章等多元视觉材料。瓦尔堡通过将不同时代与媒介的图像并置于同一图板,构建出多个意义交织的“星丛”。瓦尔堡认为远古人类将星辰联结为星座的行为,是一种根本性的认知突破:星座既在混沌夜空中开辟出意义空间,也开启了天空被符号化、平面化的进程。此次展览为中国大陆首次系统展出这批图版,展期内还将特邀多位学者齐聚成都,共同探讨图像背后的深意。

开幕式部分嘉宾合影

总策划、跨界创意人、近悦图书馆名誉馆长及本次展览总策划 王亥

跨界创意人、近悦图书馆名誉馆长及本展总策划王亥在发言中阐述了展览的源起,以及《记忆女神图集》图版对于图像学发展,乃至当下所谓 “图像时代” 的重要意义。此前在一场由王亥发起的分享会上,吕东以瓦尔堡图像学研究为主题,介绍了他与乔泓凯合译的《记忆女神图集》,王亥当时提出以书中图版为核心打造一场文献展览的想法。在之后的几个月里,经过多位学者与策展人的通力协作,以及各方机构的积极配合,“图像星丛:瓦尔堡与我们的视觉时代——《记忆女神图集》文献展”不仅集齐了图版的高清照片并且顺利在方所成都店正式开幕。

王亥还介绍了《记忆女神图集》及瓦尔堡图像学研究的历史背景。他指出,魏玛时期的汉堡,作为德国重要的自由贸易中心,拥有极高的经济与文化自主性,这为人文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彼时的汉堡也诞生了一代优秀的思想家与艺术史家。此外,王亥特别强调了瓦尔堡作为学者的独特之处:与传统学院派学者不同,瓦尔堡在深耕学术研究的同时,还在汉堡创办了瓦尔堡文化科学图书馆,并且在欧洲局势最为动荡的年代里,始终坚定不移地推动公共教育普及与艺术思想传播。而此次展览,也在极力传承这份理念与精神。最后,王亥特别向主办和协办单位表达了感谢 。

近悦文化创始人、近悦儿童美术馆馆长 朱朱

近悦文化创始人、近悦儿童美术馆馆长朱朱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她强调,本次展览是近悦儿童图书馆首次以多方协作模式走出自身空间、面向更广泛公众的重要尝试,对这一年轻的文化平台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致力于推动艺术教育与知识传播的公共机构,近悦儿童图书馆始终希望构建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交汇点,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机构、学者与观众在此相遇,共同激荡思想、传递智慧之光。

自创立以来,近悦持续探索如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既保持艺术研究的学术严肃性与思想深度,又能够打破空间、媒介与认知的局限,真正将艺术与知识所蕴含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多维视角清晰而生动地呈现于公众面前。朱朱特别指出,此次展览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它既是一次学术展示,也是一次与更广阔社群的对话。

最后,她向所有长期支持近悦成长的合作机构、专家学者,以及为本次展览付出辛勤努力的台前幕后团队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期待未来继续与各方携手,共同助力成都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文化生态建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记忆女神图集》译者及本次展览学术主持 吕东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记忆女神图集》中文译者及本展学术主持吕东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与文献展“documenta”这个概念的机缘巧合。在德国卡塞尔求学时,他曾与五年一届的世界顶级艺术展 “卡塞尔文献展” 失之交臂。之后,他结识王亥老师,参与了王亥并在与近悦儿童美术馆朱朱馆长的交流中,重新邂逅了 “documenta” 这个萦绕心头的概念。吕东作为《记忆女神图集》的中文译者之一,强调了瓦尔堡图像学在当下的意义——在图像泛滥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解读视觉背后的深意。

他还分享了国内学术界对瓦尔堡图像学的兴趣与重视,介绍了与他一同翻译《记忆女神图集》的青年学者乔泓凯,并大力赞赏国内瓦尔堡研究领域新锐力量的学术热情与勤奋。同时,吕东向国际瓦尔堡研究权威傅无为教授对国内学术界的支持表示了感谢,预告了傅无为教授后续在成都的一系列活动。

最后,吕东希望四川大学与近悦儿童图书馆能成为瓦尔堡研究的重要阵地,并以幽默又不失诚恳的语言,表达了自己 的“复古” 追求:他相信,图像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承载文明深意的符号。此次展览活动的终极意义,在于让瓦尔堡的图像学研究引领公众穿越视觉表象,探寻背后的人文精神与历史脉络。

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瓦尔堡档案馆访问学者、《记忆女神图集》译者兼本次展览学术主持 乔泓凯

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记忆女神图集》中译者兼本展学术主持乔泓凯在发言中感慨道,在筹备展览期间,得到了国内外学者、机构的许多支持,包括傅无为教授、伦敦维德珀尔博士和档案管理员克莱米等,为寻找高清的图板照片给予的帮助。他指出,本次展览以文献展的形式回应了近十年来国际艺术界的”瓦尔堡热”。例如自2010年起,迪迪-于贝尔曼便先后策划了“阿特拉斯:如何背负世界”(2011)、”起义”(2015)、“记忆的灼痛”(2016)等展览,这些展览持续激活瓦尔堡的学术遗产,直至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以“集”为主题,直接向其致敬。

乔泓凯还强调了此次展览选址的深层含义:方所太古里这一现代公共空间实现了瓦尔堡图板的公共性和参与性——这些图板最初陈列于汉堡的瓦尔堡文化科学图书馆中,瓦尔堡本人常在其前进行即兴演讲,以此方式将公众带入自己的研究。本次展出的1929年瓦尔堡制作的最后一个图板系列的原始黑白照片资料,系国内首次完整呈现,由伦敦瓦尔堡研究特别授权展览使用。

最后,他再次点明了瓦尔堡图像学研究在当下的重要性。在图像泛滥的当代,图集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视觉文化的关键路径。瓦尔堡的图板不仅是学术工具,更是探索人类记忆与情感的场域。展览通过呈现这一“西方艺术史精神地标”,实现了跨时空的对话,既是对瓦尔堡公共性理念的回归,也是对其思想当代意义的重新激活。

四川方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晓琴

四川方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琴,代表方所成都店向与会嘉宾及观众致意。她指出,《记忆女神图集》并非普通图集,而是凝聚了对人类知识历史与思维方式的深刻探索。本次展览将该著作从文字转化为可视化现场,旨在开启一场关于记忆与认知的深度对话。

周晓琴强调,方所作为一个复合空间,始终致力于打造心灵归属的文化场所。她特别感谢王亥的发起与远见、乔泓凯与吕东教授的翻译与学术支持,尼依格罗酒店的鼎力协助,以及策展人田萌、张岚和方所成都店的持续推进,使这一兼具学术性与审美性的文献展得以实现。

最后,她期待展览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展期中,能够引导观众深入理解图集的学术价值,并感受到各方合作传播优质内容的共同初心。

成都尼依格罗酒店市场传讯部负责人 廖安萍

成都尼依格罗酒店市场传讯部负责人廖安萍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十分荣幸能与近悦儿童图书馆、方所成都店及王亥老师等学者,共同开启这场以瓦尔堡图像学为主题的思想之旅。成都尼依格罗酒店长期致力于推动艺术文化交流,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活动,“艺术与演说”就是尼依格罗酒店持续推进的其中一个项目。本月底将在成都尼依格罗酒店内,携手学者乔泓凯,继续举办同主题系列 “艺术与演说” 活动,诚挚邀请在场嘉宾届时莅临,在不同空间中共续今日对话,进一步延展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深度。

近悦儿童美术馆联合创始人、学术顾问及联合策展人 田萌

近悦儿童美术馆联合创始人及本展策展人田萌提到,近悦儿童美术馆关于儿童问题的研究,关注的不仅是当下和未来,也立足于过去,在回望过去中认识和研究儿童问题。这次展览的主题围绕《记忆女神图集》展开,这本书的核心是情恋程式研究,里面提到,记忆不仅保留在口头或文字里,同样以图像的方式保留下来。因此,其与近悦儿童美术馆所做研究非常契合。

田萌提到,我们如今身处图像时代,被图片、短视频包围。进入自媒体时代后,不仅是读图,更到了全民生产图像的阶段,我们曾为这样的时代狂欢,因为人们由此有了更自主的表达方式。但在自媒体兴起的这十年间,我们突然发现,在丰富的图像和经验之下,有某种匮乏产生,这是今天这个时代的现实。AI 时代生产图像变得容易,但 AI 只能塑造有限的经验,因此,这种匮乏只能被放大。

但展览通过瓦尔堡的图版,呈现了另一种图像关系,给我们很多启发,提示我们今天如何用自身的方法重新认识当下的图像洪流,以及如何反思。我想,这也是瓦尔堡如今在中国被广泛讨论的原因。其实,瓦尔堡对于中国来说太陌生了,不仅是社会大众,即便是学艺术史出身的人,在二十多年的学生时代学习时,也只是从潘斯诺夫斯基(其受瓦尔堡影响较大)开始学习。

近十年来,国内开始有人翻译瓦尔堡的文章,出版社也逐渐出版瓦尔堡的文集…… 瓦尔堡研究逐渐在中国兴起,可能也与我们当下的图像时代,以及图像时代下我们面临的这种匮乏有关。田萌说,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不仅能认识《记忆女神图集》这本书本身及其中瓦尔堡对图像关系的解读,也能从方法论的角度导向当下,思考如何面对这样的时代,正如本次展览标题所提示的 “图像星丛,瓦尔堡与我们的视觉时代——《记忆女神图集》文献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及Situs吸土代表 张意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意代表驻留机构及协办方Situs吸土发言。她在发言中指出瓦尔堡的思想在当今艺术史、哲学及思想研究领域仍具有显著的当下性与针对性。她由瓦尔堡联想到同样流亡的知识分子本雅明,借其 “历史天使” 意象——这一意象中,天使面向废墟、背对未来,喻示现代性如飓风般的 “进步” 中,往往遗落了重要的历史碎片;而瓦尔堡正是通过图像蒙太奇,试图重新捕捉这些被忽略的细节。

在瓦尔堡的图版中,古代神话、基督教神秘元素及其他繁杂的历史片段,以看似难以卒读的方式交织并置。这种视觉组织方式并非为了提供清晰叙事,而是为了唤起人们对 “逝去之生命” 的重新关注。正因如此,瓦尔堡的研究被视为重新面对图像的“死后生命”,其核心是探索符号与意象在时间中的延续与转化。张意最后强调,瓦尔堡的工作启示我们,无论在中西方何种语境下,都应当重新审视历史中被遗忘的片段,并从中汲取思想资源。

艺术家、策展人,童年秘密档案馆发起人 胡燕子

童年秘密档案馆发起人胡燕子对展览的顺利开幕表示激动。她介绍,“童年秘密档案馆” 是今年进驻近悦儿童图书馆的四家驻留机构之一,该机构位于玉林,收藏了五千余份涵盖中国社会近百年童年历史的秘密档案,通过这些材料可观察社会变迁、思想浪潮与个体处境。她坦言,作为一线实践者,在面对复杂现实时,亟需强有力的思想工具与理论体系,为现场研究、分析及未来行动规划提供支持。

胡燕子表示,本次驻留项目帮助她以艺术创作者与实践者的身份,建立起一套认知现场的思想方法。她向近悦儿童图书馆与王亥老师致谢,在瓦尔堡图像学的理论指引下,她逐渐廓清了实践中的迷雾。她深受 “思想的邻居” 这一概念的启发,亦感动于理论如何从书本走向现实 —— 从书籍与学者间的关联,拓展为实实在在的展览、中德文脉对话及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她诚挚邀请大家持续关注后续四场活动,共同展开关于图像、记忆与人类处境的思想旅程。

媒体人,策展人,落屋LUOWU创始人 李湘

落屋LUOWU创始人李湘对能参与本次城市文化构建表示荣幸。她指出,《记忆女神图集》揭示了图像如何促成过去与现在的持续对话,形成跨越时空的连接感,并特别感谢近悦儿童图书馆、方所及尼依格罗酒店使这场学术对话得以在成都落地。

李湘强调,在碎片化时代,该展览通过学者与策展人的深度工作,为公众提供了重新审视自身精神状态与图像关系的契机。作为城市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媒体,落屋旨在借助瓦尔堡碎片考古式的方法,引导大众思考如何理解并连接当代生活。她认为,本次项目不仅是一次实践性强的文化价值构建,更是媒体回归学术本源、进行专业报道的重要机会。

最后,她邀请观众通过观展切实回归并反思自身生活,并预祝展览顺利,众人能从中获得对生活方式的深刻体验。

德国艺术史家,德国汉堡大学艺术史教授,瓦尔堡研究中心(汉堡)主任 傅无为

汉堡大学艺术史教授兼瓦尔堡研究中心(汉堡)主任傅无为线上以视频的方式致辞,他强调,艺术史是一门根植于国际对话的学科,任何国家的艺术史研究都离不开跨国界、跨时代的学术交流。他特别赞赏中国高校、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在推动古今艺术史对话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认为在方所开幕的“图像星丛:瓦尔堡与我们的视觉时代——《记忆女神图集》文献展”不仅展现了学术严谨性,更通过方所书店这一公共空间及与近悦儿童图书馆、尼依格罗酒店的合作,成功将瓦尔堡的思想推向大众。

傅无为认为,展览实现了学术性与公共性的结合,在商业与历史交融的场域中发挥了教育功能。他虽尚未亲临现场,但通过资料已感受到展览的专业水准,并向策展团队及学术团队表示祝贺。最后他邀请观众以瓦尔堡的图像板为起点,开启对艺术史的探索之旅,无论熟悉与否,皆能从中获得启发。

 

导 览 现 场

开 幕 现 场

展 览 现 场

 


图像星丛:瓦尔堡与我们的视觉时代

——《记忆女神图集》文献展

展览时间
2025.09.10-10.15

展览地点
方所成都店
成都市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成都太古里负一层M68-70号方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