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艺术家翁纪军个展“物·迹·维”于2025年9月26日在震旦美术馆盛大启幕。本次展览是翁纪军漆艺实践的首次大型机构回顾展,由翁笑雨担任策展人。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展览开幕现场,2025年,上海震旦美术馆
展览汇集了艺术家过去十年的重要作品与大量全新创作,全面呈现翁纪军以“漆”为核心的艺术世界,包括其抽象表达的演变轨迹以及对材料与形式的深刻探索。翁纪军将漆视为有“性情”的合作者,在极度耗时耗力的极限劳作中,将其转化为对生命起源的探寻和宇宙形态的描绘,让物质、时间、空间成为可感可触的宇宙体验。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展览开幕现场,2025年,上海震旦美术馆
此次展览不仅梳理了翁纪军的创作思路与哲学理念,还探讨了传统如何为创新提供线索,将漆艺承载的哲学与美学内涵融入现代抽象表达。在急速数码化的当代社会,翁纪军通过回归创作与身体的互动,重新唤起对物质、物体和材料的关注,强调体力、触摸和感知所形成的审美与认知,引发对艺术当下意义的深刻思考。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上海震旦美术馆 | Photo U00A9LING
策展人翁笑雨表示:“翁纪军的所有作品(图像)都不追求完结或统一。事物作为一个共生的复合体交融、涌现:有机的材料既是形式亦是内容,形式与物质又互为媒介。每件作品都可视作一段持续叙事的碎片,一条更长连续体的截选。图像越过自身边界向外蔓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彼此连结。经过四十余年的实践,翁纪军构建了这样一种艺术视野:让漆成为物质、时间与空间的介入者与合成者——一种物、迹、维交汇的艺术实践。”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上海震旦美术馆 | Photo ©LING
震旦美术馆馆长黄圣智在其前言中提及:“翁纪军视大漆为“伙伴”,其创作始于对物性的尊重。大漆的流动、氧化、肌理变化,皆被他视作自然的馈赠:漆层堆叠的凹凸如宇宙尘埃聚散,色泽渐变暗合大地岩层沉淀,物质本真成为通往精神的阶梯。视觉是其传递哲思的桥梁。色彩与形态非为装饰,而是情感与能量的载体……”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上海震旦美术馆 | Photo ©许真理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上海震旦美术馆 | Photo ©LING
艺术家翁纪军表示:“近年来,我尝试用作品体现时间的线性关联,即用作品的图案、肌理、质感等视觉语言体系时间累积的印记;同时我想呈现漆最原始的生命力:从乳白、红棕到漆黑的万千变化,以及材料自身的视觉张力——苎麻的肌理、瓦灰的颗粒——这些在传统中被埋藏、被忽视的部分。回归漆的本质,在物质与时间的维度中,探寻人类与宇宙的隐秘联结。”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上海震旦美术馆 | Photo ©许真理
9月26日开幕当天下午2时,将举办“对谈”活动,由第16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翁笑雨、震旦美术馆馆长黄圣智与艺术家翁纪军,以“物·迹·维”为主题进行对谈。展览于9月27日至10月2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欢迎各界人士莅临参观,共同探索翁纪军艺术世界的宏大与精微。



翁纪军个展“物·迹·维”,上海震旦美术馆 | Photo ©LING
重要系列作品包括



《集聚》系列
《集聚》系列以“犀皮漆”工艺为灵感,以点状发散,形成自己独特的漆语。这种表达即不同于传统犀皮技法,也有别于布面或纸本的抽象表现方式,通过将不同时间髹涂叠加的色彩通过打磨展现在同一平面上,最终呈现的状态既是材料的积累叠加,也是时间的线性关联。





《集聚之太阳行星》系列
在《集聚之太阳行星》系列中,同心线与球体唤起我们对宇宙的想象,却远非单纯的视觉图案;唯有长时间凝视,其美学智慧才会逐渐显现。这些作品的物质性拒绝了二维图像的扁平与束缚:由生漆、瓦灰、苎麻构成的颗粒与肌理在未抛光状态中被局部保留,与周围的平滑漆面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四周隆起的边缘将画面向外延展;它们时而间断,时而向内挤压,如节奏般成为画面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