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变成仙人掌——陈卉个展》正式开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5-10-21

 

陈卉的艺术,始终致力于构建一种超越言语的“另一种现实”。面对这个无比繁杂与矛盾的世界图景,她的画笔始终在探寻人性的真实。如今,她将目光投向了“人”与“植物”的共生状态,提出了“植物性的人”这一核心意象。

在后网络时代,人类的生存状态正经历一种“植物化”的转向:表面沉默、被动,内在却如根系般顽强交织。仙人掌,这一能在干旱风沙中存活的生命,便成为最贴切的象征。它不仅隐喻着抵御外部世界的坚韧与防卫,更守护着内在未被磨灭的柔软与开花的能力。这正是陈卉对当代生存困境提出的哲学回应:“如果你改变不了沙漠,又没本事离开沙漠,那你就把自己变成仙人掌。”

因此,《变成仙人掌》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视觉呈现,更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它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唤醒我们对真实生命体验的感知力。陈卉的绘画,作为一种“肉身实践”,以手与心的温度对抗着数字时代的虚无,提醒我们:“即便在无法逃离的现实困厄中,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深深扎根,静默生长,并最终在坚硬的世界里,绽放属于自己的花朵。”

 

陈卉的母亲张晓玲、艺术批评家栗宪庭、陈卉、陈卉的父亲美学理论家陈醉、艺术批评家廖文

 

收藏家杨滨、陈卉

 

陈卉与艺术家喻红

 

 

《变成仙人掌》展览前言

文| 王春辰

陈卉的绘画及艺术是另一种现实。它不需要灿烂的辞藻修饰,它只需要心智感应者静默旁观。人之在世,面对诸多现实界,现世与来世,俗世与灵界,可知与未知,幼年与暮年,哲学与信念,艺术与科学,等等,而走向它们,则有很多通道,道道不同,路路皆通。当“变成仙人掌”成为一句偈语时,仿佛现实界的芝麻法门疏忽敞开。当陈卉以其绘画及艺术形式来呈现这一偈语时,天门洞开。绘画及艺术何以可开启天门?这是一道回答无尽的人生题目,而于陈卉的绘画,则是又一番解读。关于绘画,古往今来,言说叠出,议论纷纷;到了当下,几乎让人无所适从。何以故?就是当代现实非任何时代可比,资讯之多、传媒之泛、传播之快,都营造了一个无比杂多与矛盾的世界图景,任何人对现实世界的把握都变成一个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漂浮状态。人的感知系统断然坍塌。陈卉从事绘画凡三十余年,可以说,关于绘画的诸多话题与历史及语言都不在话下,但她心系之念之的,是让自己对现实界的感知与感念能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任是春风秋风都无法遏制以绘画抵达彼岸的象征界的真实。她以“变成仙人掌”来命名这次展览的作品即是展露出她近些年的沉淀与游走的心路,让绘画的形迹成为搏击现象界的利器,无论是记录一段特定时期的纽约见闻,还是周遭的风物人事,皆以画笔呈露,直击视觉而触及灵魂。陈卉深知言无尽而画有余,当下世界凡所作画各尽其能,也各自抒怀表现,但也看它们是否契合天时地利,能否揭密灵魂世界。当你看到仙人掌,你看到了世界现实;当你看到了陈卉之画,便可心悟“变成仙人掌”,它多么富有艺术与人生的哲思。 

2025年10月7日·北京

 

艺术家刘庆和、媒体人顾维洁、陈卉、艺术家章燕紫、艺术家吴笛笛

 

艺术家倪军与陈卉

 

艺术家吴笛笛、媒体人顾维洁、艺术北京董梦阳、陈卉、艺术家马晓光、艺术家陈文骥

 

艺术家吴笛笛、艺术家王音、陈卉、艺术家关音夫

 

陈卉与艺术家洪浩一家

 

策展人王春辰、陈卉、David教授、艺术家曾翰

 

 

《变成仙人掌》—— 陈卉个展开幕

文/张聪

2025年10月18日下午15:00,由中央美院美术馆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变成仙人掌—陈卉个展》在北京798春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正式开幕。展览由王春辰策展,集中呈现陈卉近年在绘画语言与生命哲思上的深化探索。

在开幕开始,策展人王春辰介绍了展览主题和艺术家陈卉以及这次策展的理念,强调了“变成仙人掌”的艺术含义,特别指出陈卉作品的内在生命张力。艺术家陈卉则分享了她的创作心路历程,以真挚的讲述打动了在场嘉宾。开幕式吸引了众多艺术界重要人士,包括著名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和廖文夫妇、艺术家陈文骥和马晓光夫妇、刘庆和、喻红、王音、倪军、洪浩、章燕紫、张慧、王光乐、关音夫、马军、吴笛笛等,以及陈卉的父亲著名艺术理论家陈醉与母亲张晓玲,他们的出席为展览增添了深厚学术与交流氛围。

 

陈卉(中间)、艺术家韩言松(左)、合旎艺术董事郑妍(右)和他们的小狗们

 

艺术家申树彬、策展人王春辰、陈卉、策展人孙晓娟、藏家李明、合旎艺术董事郑妍

 

陈卉与艺术家张慧

 

陈卉三十余年的艺术创作构建了一种超越言语的“另一种现实”,其绘画是通向复杂多元现实世界的一条路径。展览以“植物性的人”与“人性的植物”为核心意象,展开一场关于生命韧性、感知觉醒与精神重构的视觉叙事。

陈卉,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人物造型设计专业,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她的艺术创作始终与个人生命经验紧密交织。从早期《异尚》系列对消费社会浮夸面貌的讽刺,到《你的肖像》中对亲友面孔的凝视,再到《他者的肖像》中对虚拟的数字时代“图像幽灵”的捕捉,她的画笔始终在探寻人性深处真实而复杂的情绪与状态。

在《变成仙人掌》中,陈卉进一步将“人”与“植物”的界限打破、融合。她认为,后网络时代的人类正在经历一种“植物化”的生存转向——表面沉默、被动,实则如植物根系般在地下顽强交织、彼此联结。策展人王春辰将“变成仙人掌”阐释为一句开启现实感知的偈语,认为陈卉近年的创作通过这一象征,以其画笔记录见闻与风物,直击视觉与灵魂,旨在超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所带来的感知坍塌,最终触及那个更为真实的“象征界”。仙人掌,作为一种在干旱与风沙中依然存活的生命体,既象征外在的坚韧与防御,也隐喻内心未被磨灭的柔软与开花的能力。这一意象不仅是陈卉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敏锐洞察,也是她面对生命困境时提出的某种哲学回应:“如果你改变不了沙漠,又没本事离开沙漠,那你就把自己变成仙人掌。”

展览现场打破传统“白盒子”模式,画作与真实植物共同构建出一个“绘画丛林”。这些植物部分来自艺术家的画室,部分来自家乡广东的亲友在村野寻觅挖掘所得,还有部分来自朋友和热爱植物的人的馈赠,亦有从废弃角落被拯救重生的生命。它们不仅是视觉元素,更是展览叙事的一部分,呼应着陈卉所强调的“共情的身体”与“精神断糖”——在虚拟信息泛滥的今天,重新唤醒人们对疼痛、衰败与真实的生命体验的感知力。

陈卉在访谈中提到:“我希望通过我的画唤起人们对正在丧失的感知力的警觉。”她将绘画视为一种“肉身实践”,每一笔都承载着手与心的温度,是碳基生命在数字时代对自身存在方式的坚守与确认。

《变成仙人掌》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次对当代精神状况的凝视与对话。它揭示了艺术与人生的深刻哲思,提醒我们:在无法逃离的现实中,我们仍可以选择如仙人掌般——在困厄中深深扎根,于静默中依然开花。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信息

展名:变成仙人掌 Becoming A Cactus

艺术家:陈卉

策展人:王春辰

开幕:2025.10.18 15:00

展期:2025.10.18 — 2025.12.28

地点:春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