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仓美术馆欣然宣布与香格纳画廊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黄奎近年来的首次大型个展《黄奎:图谋》(HUANG KUI: Conspiring with Images)将于2025年11月2日启幕,持续至2026年1月30日。展览将集中呈现艺术家近期致力融合绘画—影像媒介的近30件“硬画”(Hard-Painting)及相关影像,同时梳理艺术家投身此批转型之作的重要文献。



“我不确定这些画最终变成什么样子,
但我每天就在不断堆叠的画面上‘硬画’……”——黄奎
黄奎于2022年开启的“硬画”系列以反复重绘一张画布并制成连续影像的密集型劳作——平均经百次重绘,至多者达千次——不断引入其在同一主题下丰厚的艺术史、影像史与个人视觉经验,耦合多重视觉闪念,进而跨入绘画的质料—时空,拼尽全力修复绘画—物在技术加速时代作为“艺术品的潜在一体性”[1]。历经3年总计约绘制了万余张静帧画面,黄奎以惊人的速度与工作量具身体悟了曾惊诧75后一代中国艺术家的当代绘画语言,如擦除、泼溅、手势性涂抹、刮画的技术价值及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语义,并与同批中国艺术家一样不满于静态绘画的片面性及/或必然导向的典型性,黄奎选择以修复专家的视角不懈修改画面,直面本世纪初叶所呈现的驳杂时代语境与为平台化技术集团所肢解的个人身份困境。作品述及潜在的国际争端、唯技术论引发的道德危机,以及个人生命经验与宏观历史、现实,乃至宇宙运行规律的运作关系。






“揭示出这批艺术家意欲驻留
绘画领域中依然有效的一条生路。”——批评家 徐薇
这一直面姿态在作品中表现为逐步摆脱预设脚本与分镜的工作方法,而以直接面对画布现存状态推进图像发展。在绘制作品《信号》(Signals)时,黄奎首先于形如调色板的画布上寻觅了一只记忆里的黑色巨鸟[2],紧接着将画布中心的一簇白色幻化为传信兵的幽影疾驰过画面。随后,他依据黑白间杂的画面现状,如下围棋般引用梵·高名作《麦田里的乌鸦》的惊人景观,以一群黑鸦腾空的运动镜头一帧帧涂黑画面上的全部白色,静候一场人造日出与作为艺术家在遭辐射影响的电磁信号间最后一次夹带人性的呼喊——快跑!






《信号》及相关影像片段,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尽管这件重绘了499次的《信号》呈现出一定的叙事性与复杂视听语言,但在黄奎看来此种“硬画”绝非使用油画媒介制作的动画,而是回归绘画的本真态,即纵身同虚博却接连不断的图像、具有厚重物质性的绘画—物进行的一场“共谋”。展览标题《黄奎:图谋》正调用了这一野心勃勃的短语的词源释义“与图像共呼吸”,描绘出黄奎的工作方法及其在作品中不断埋藏关键细节的隐秘姿态,促使我们好奇探寻艺术家真正的绘画意图。
展览将以回廊、后台、洞穴及文献四个展区,逐次揭秘黄奎的“硬画”实践及其聚焦的文化议题。在核心展区“洞穴”,观众将围绕一块巨型银幕观看艺术家黄奎三年间创制的绘画—影像,周遭遍及以千倍放大的绘画笔触图像所营造的负相洞穴景观,即黄奎发现其作品细节同史前绘画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对话关系:人所关切之物无它,唯自我与统摄之寰宇。回廊部分则依次呈现黄奎思索个体生命因应技术加速时代所需的知觉范式转化经验——我们如何利用无可回避的失神状态在无目光的视觉与无根的文化激荡中定位自身,并做出回应。

黄奎作品的笔触图像(可见一组形如史前壁画的场景),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事实上,“硬画”技术的发展来自黄奎于本世纪初就已开展的艺术实验,除却本次展览呈现的《意外的67次自画像》(2008年)外,在其入选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独立策划项目的行为作品《Does GOD Exist?》及早期创作的系列装置作品《光荣故事》中亦有体现。一如最早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提菲涅·德拉罗什(Tiphaigne de la Roche, 1722—1774)在作品《吉方蒂》(Giphantie,1760年)中预言“绘画在连续运动中更能揭示真相,”黄奎再次突破其早年创作的空间局限,以更沉浸的作品效果向我们揭示绘画作为一门与火同岁的古老技艺在人工智能滥用的时代仍有其不可取代的,乃至亟需再次实验的文化力量。


黄奎参加5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Does GOD Exist?》行为现场及相关展览现场
图片由艺术家及香格纳画廊提供

黄奎在记录画布上暂留的静帧时,总以高举双双为号,这个姿势不知是投降还是庆祝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金今今摄
“在今天,绘画是难的(Nowadays, Painting is hard)
但黄奎就要硬画(But HUANG Kui needs Hard-Painting)。”——策展人 庄泽曦
本次展览由策展人庄泽曦策划,批评家徐薇担任学术主持,由艺仓美术馆馆长余光照监制,著名策展人谢伊·拜特尔(Shai Baitel)任艺术总监,任柏玉任副策展人。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日至2026年1月30日在上海艺仓美术馆3F向公众开放。
关于艺术家 黄奎(四川仁寿,1977—)
黄奎是千禧年后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也是当代艺术行动者网络的重要节点与后勤者。他参与创办的网络艺术平台“嘿!社会”、Art-Ba-Ba、吞图、MY DOCUMENT,联合创办的艺术机构小平画廊、要空间及FAS项目皆在不同时期以前沿的媒介与平台化策略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条持续不断的景观后勤供应链。目前,黄奎将其长期提供的景观后勤工作经验与绘画实践综合为一体,发展出一种极具个人性的创作路径——硬画(Hard-Painting)——一种在同一画布上重绘上百遍的,直指元绘画,充满隐喻、秘密及图谋的失神者的绘画—影像实践。
黄奎的作品目前为中国、瑞士、德国、法国、加拿大、波兰、新加坡等国的美术馆及藏家收藏,包括M+美术馆、美国现代摄影美术馆等。
主要展览经历:
- 《这里通条条大路》北碚,重庆
- 《2141,要空间FAS年展》榕异美术馆,上海
- 《局部档案》要空间方案展,要空间,上海
- 《开放的肖像》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 《迁移嗜好者2》,新加坡雕塑广场,新加坡
- 《资产阶级化了的无产阶级》上海
- 《纸上中国》,456画廊,纽约
- 第三届南京三年展《亚洲方位》南视觉美术馆,南京
- 第五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独立项目《迁移嗜好者》威尼斯,意大利
- Biennale Cuvee,林茨,奥地利
- 第六届上海双年展《超设计》上海美术馆,上海
- 《回到未来》,波兹南内部空间艺术中心,波兰;汉诺威浮士德画廊,德国
- 《38个个展》龙华2577创意大院,上海
- 《62761232》快递展当代艺术展,比翼艺术中心,上海
- 《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
- 《蘑菇云, 或者乌托邦》当代艺术展,上海外滩艺术馆(旧),上海
- 《失语》观念艺术展,重庆
关于策展人 庄泽曦
庄泽曦是一名策展人、艺术史学者、意大利文资深翻译,现工作于上海。他的研究方向聚焦素描史与艺术技术史。曾任意大利罗马的版画收藏机构Galleria Marino的研究员、英国艺术品电商Wallector.com的中国区监事。策划展览《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获2021年度上海市优秀美术馆展览项目称号;曾翻译、出版艺术史专著、普及读物二十余种,其在出版行业的成果获浙江省委宣传部颁2020年度《春风悦读榜·青年风尚奖》。
近期策划展览包括:能量共振II(台州当代美术馆,2025);李海南:魅像与昂博罗削记忆法(香格纳画廊·西岸中环,2025);弱者的技术(原型画廊·上海,2025);能量共振I(台州当代美术馆,2024);英雄的苍穹:正子公也绘画联展(北京朗园像素画廊、上海W+艺术中心,2024);瓷艺天成:雅致高瓷品牌特展(上海张园,2023);房间里的大象(扬州汉广陵王墓考古遗址博物馆,2023)等。
关于学术主持 徐薇
徐薇是一位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人、写作者、青年批评家,工作生活于上海。徐薇著有艺术评论专著《艺术的末法时代》。与传统艺术评论者不同,徐薇擅长从社会现实与心理角度分析艺术本质,帮助大众跨越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障碍,建立当代艺术与社会及大众心理的联系。
近期策划展览包括:说不(年代美术馆,温州,2024);我看见了真相:周阳明个展(白盒子艺术馆,北京,2024);光灰:沈忱的劳作(春美术馆,上海,2023);第一次发问:何以抽象(木曦画廊,上海,2023);存在与重复(春美术馆,上海,2022)等。
[1] 艺术品的潜在一体性(unità potenziale dell'opera d'arte)是意大利修复学家切萨雷·布兰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的核心概念。他将处于时空维度中作为物的艺术品视为一系列质料的有序综合体。黄奎援引这一概念,并将绘画视为一系列共同竞争的视觉闪念在时空中排列有序的图像综合体。
[2] 这只铺满画面的鸟令人想起达·芬奇记述其在切切里山上进行的人类第一次飞行器实验的笔记。见《鸟类飞行抄本》(Codex sul Volo degli Uccelli)第16r页,藏于都灵皇家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