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95项。(搜索耗时:0.0097秒)

1011. 装置艺术挑战大众审美习惯 [88%]

...出入车厢两端。许多上了年龄的观众从中想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岁月。正如作者井士剑所说的:知识青年从城市去往乡村,列车满载了他们饱满的人生态度,甚至是童年的梦想。...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2-01 09:46:02

1012. 长安:收藏的缘分 [87%]

...真有奇缘。有朋友给我讲过两个故事,一位是王先生,六七十年代在房管局工作。那时候,大画家吴作人,就住在东总布胡同。1978年前后,吴家的老宅子漏雨了,他带着一帮人给吴老修缮房屋。出于对...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1-23 09:23:22

1013. 周末去看展,约吗(7.31-8.6) [87%]

展题《如果只有城籍而没有国籍》来自香港作家西西于七十年代所写的小说《我城》。当时正值香港经济起飞的年代,年青人社会意识提高,小说以此为骨干,夹杂着写实与幻想,藉以描绘香港城市精神的无限可能。无独有偶...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7-31 14:26:01

1014. “女书·意象”——何世斌纸上作品展在京开幕 [87%]

...8月6日。关于艺术家何世斌,七十年代生于湖南江永,土生土长的江永女书家乡人。曾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书画作品曾参加中韩美术大展、德国、希腊文化交流展,北京故宫(太庙)展...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8-01 15:48:26

1015. 法斯宾德:不再寂寞 [87%]

...正如年轻时的戈达尔之于法国,帕索里尼之于意大利,对七十年代的德国来说,他的独特性来自于对自身身处现实的质疑,对德国环境持强烈批判态势成为其影片美学构成的支撑点。 在德国,他的不招人喜欢,不仅仅来...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06-20 16:41:38

1016. 被记忆——陈曦个展研讨会 [87%]

...这个指标的时候,我们体验,西方的电视盛行的时候是六七十年代,也就是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折。我们看,显然中国社会已经是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其实不大符合事实。但为什么是这样?因为...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4-15 14:30:33

1017. 国内藏家多没文化 不识宋瓷简约高雅 [87%]

...与外围的经济大气候和社会文化趋势息息相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欧美人士主宰市场,所以唐三彩、青铜器卖得特别贵;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艺术品市场是日本人的天下,宋瓷与元青花就屡创高价;到了2000年以后,...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5-04 09:09:08

1018. “历史的杰作”国际摄影大师作品典藏 [87%]

...勒索普被大众称为黑暗王子,因为他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一直围绕着同性恋主题拍摄。尽管他的作品带有一种谨慎的、诗意的优雅,但由于对性忌禁区的涉足,使得他一直被视为是先锋艺术家。七十年代...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5-06-10 15:43:01

1019. 陈逸飞 —— 十里洋场的艺术“造梦者” [87%]

...。回顾陈的创作生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六七十年代在上海画院时期,以红色经典为题材的创作。陈将绘画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创作符合主流审美的作品,对人物描绘,细节处理、画面构图的打磨雕琢,尽心尽力...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0-04-16 01:39:36

1020. 北京公社开启“建筑形式”群展 [87%]

...会主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十分纯粹而理想化的时期,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精神内核是空洞的,但是却剥离出一种单纯的形式感。李尤松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曾在北京公社举办个展并参加多次群展。...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3-03 18: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