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69项。(搜索耗时:0.0089秒)

1201. 我可以不知道我画的是什么,但必须知道我画的不是什么 [87%]

...是赵无极、彭万墀这批人。彭万墀作为四川人,老前辈,六十年代移民巴黎。他也算是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家中的奇人,他一生的经历非常有意思。我大概说一下,因为我跟他比较有缘分,算是有些了解。他1949年跟随父亲到了台...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9-20 14:59:56

1202. 范迪安谈中国美术馆新年计划 [87%]

...绍钢等艺术家。这批艺术家归国后,很多都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领军人物,但由于时代更迭,很多资料都缺乏整理,这一次的展览,从作品、笔记、文献照片,以及新媒体各方面抢救式还原这一艺术家群体。除此之外...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1-25 09:17:28

1203. 在艺术家眼中,没有什么不能成为财富 [87%]

...以前的也是强很多。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没有办法想象五、六十年代出生这帮人,从80年代到90年代一路走过来。对我们来说,身上只要有10块钱,就敢买10块钱的颜料创作。即使经济坏到以前那个时候也很正常,与做艺术没有关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12-21 16:47:55

1204. 顾生岳 [87%]

 顾生岳 1927-2012.9.15 生于浙江舟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派人物画的崛起,在全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中,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顾生岳为工笔人物画的复兴和造型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不懈努力,...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9-18 09:54:21

1205. 异类汪建伟:将哲学视觉化 作品难以阐释 [87%]

...个展中,今日美术馆空旷的厂房里还堆放着一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家具,廉价的木料、黄旧的油漆和雷同的款式,共同勾勒出那个年代特有的气味。这几件旧物被不动声色地修葺连接在一起,曾经的实用之物变成了奇特的作...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3-04 11:05:54

1206. “大黄鸭之父”21日晚抵蓉 期待与成都公共艺术碰撞火花 [87%]

...了成为东郊记忆的华丽转身。市民置身其间,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感觉的建筑包围着的同时,又被潮流时尚的酒吧、电影院冲击着,现场充满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成都公共艺术领先全国...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7-22 11:06:16

1207. 中国嘉德2014秋拍 基石——中国前辈油画家专场 [87%]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艾中信先生艺术生涯中最璀璨兴旺的阶段,这一时期他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进一步接近大众,融入大...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0-31 10:29:38

1208. 香港苏富比“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拍珍品首露真容 [87%]

...这次拍卖之25帧作品均为首现于拍场,范围涵盖了四十至六十年代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之杰作,从工笔、写意,以至泼彩泼墨俱备,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陈,实为拍卖史上最具份量之近代国画专场。&nb...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5-17 14:40:35

1209. 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2010 年秋拍将于10月4日举行 [87%]

...治不稳定的年代,许多前辈现代大师的作品均在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销毁,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然而从这几位名家作品中,可清晰感受到他们致力于追求进步与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可能,在他们精湛的作品中,二十世纪...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9-10 13:31:20

1210. 林散之、高二适“当代草圣”之争 [87%]

...手札水墨纸本手卷16×198cm论辨始于六十年代中期,当时郭沫若先生于1965年第六期《文物》杂志上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真伪》一文,在学术界、书法界掀起波澜。郭老根据南京地区1964...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2-18 13: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