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1841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525项。(搜索耗时:0.0082秒)

1401. 梅建平:用指数揭示艺术早商机(图) [42%]

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个行业标准。2003年经济学界公认的最具学术声望的期刊之一《美国经济评论》经过三轮专家评审后发布了这项研究结果。如今,梅建...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3-10 09:42:08

1402. 徐冰:文化就像游戏机,上去了就下不来 [42%]

...个世纪末那个阶段,关于文本、结构、误读这套理论和哲学界最关心的命题其实特别有关系,所以在西方受到特别多的关注、讨论。他们觉得这个中国艺术家用他特殊的方式在参与我们正在关心的问题。  记...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8-12 11:36:55

1403. 张充仁:从土山湾走向世界的雕塑大师 [42%]

...,系统接受了绘画、摄影和法语教育,他同时还在学界泰斗爱国老人马相伯处学习书法、古文和哲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艺术和外语基础。1928年张充仁在土山湾满师后,考进上海《时报》接替戈公振任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8-06 10:37:28

1404. 北京保利2013年秋季拍卖会:顾炎武《楷书自著文》 [42%]

...,为他赢得海内盛名。同时,他亦结交了许多慕名来访的学界名流和文坛大家,如广东番禺的屈大均,山西阳曲的傅青主(傅山)等。康熙七年(1668),顾炎武受黄培诗案牵连入狱济南。李因笃接到顾的来信后,即与朱...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1-18 10:39:53

1405. 在北京对话马克·罗斯科艺术:抽象到了终点,还有什么? [42%]

...读、研究一手文献资料的时候发现当时的评论界以及后世学界对罗斯科的理解有很多歪曲与误解之处。同时,现在艺术界、学术界对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的理解也存在一些的误读,比如人们习惯从艺术...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7-01-12 09:25:00

1406. 聚焦当代艺术晚拍六件鸿篇巨制丨中国嘉德2024秋拍 [42%]

...说》:此年余之中,名人著述,鸿篇巨制,贡献于学界者,固自不少。意指规模宏大,功夫深刻的著作。艺术创作本就充满未知和挑战,恢弘巨幅,往往耗时甚巨、倾注艺术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又对谋篇布局...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4-10-29 09:43:22

1407. 梵高为何一再“被展览”? [42%]

...,除了创作之外似乎永远痛苦而潦倒,可是死后作品倍受学界赏识,甚至在拍卖市场也屡创世界艺术品拍卖天价纪录。艺术与商业的羁绊在他这里显得尤为极端。为什么永远是梵高?如果换作他人是否一样可行?为此,...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8-12 10:46:34

1408. 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应注意的几大“军规” [42%]

...作品,不收非艺术家的名人作品政界名人、学界名人、名作家、大科学家、影视明星、体坛明星、名僧名道……等名人作品,除非其本人同时又是造诣不低的书画家,否则其作品皆不宜收藏。非书画艺术家...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2-05 10:52:48

1409. 荣宏君:追寻我们断裂的文脉 [42%]

...都比较浮躁。方舟子出现,大家都说好,在我看来,这是学界之耻,搞学问居然需要职业打假人来清理门户,这实在是太可悲了。究竟该如何解决?我也不知道,我觉得这已经超越了知识分子所能思考的范围。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12-15 09:21:49

1410. 莫奈画作的丰富层次,得益于“双眼视差” [42%]

...一种魔力。它们不仅引起艺术界特别的关注,同样激起科学界的兴趣。英国神经科学家西蒙·泽基就曾研究过大脑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他发现,赖利一定是通过反复修改试验后,才获得了这样的视觉效果,她一定相信...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9-11-27 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