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191项。(搜索耗时:0.0388秒)
...藏唐卡有三大特点:其一,是严格的造像比例。纵观世界佛教美术,你会发现,唯独西藏唐卡艺术把佛传《造像度量经》中记载的佛像比例,开发得如此完善、彻底,从每一尊佛、菩萨,到明王、度母,到护法、坛城;从佛眼到...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4-14 11:16:12
...MaryAnnO’Donnell(马立安)女士介绍,bardo的概念来自于佛教的概念,指的是人死亡之后到转生之前的一段时空经历,这个概念和大乾艺术中心即将展出的《汉代石刻艺术精鉴》恰恰具有一些相同的哲学理念,由此引发了这么一...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1-08 15:19:21
...向纵深的更大可能性,策展人杨卫也认为他将佛教精神转换为一种探索的动力,不仅回归了佛学中空性与自性的本义,更为重要的是将佛教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植入到艺术创新中,解放了旧有的艺术观念,带给了艺术探...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6-26 10:21:07
...1980年曾手持家父信札前往北京西四的广济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寺内的那份清静非俗间所有,黄叶倏然落地,其声可闻。和外面的闹市相较,俨然两重世界,置身于这样的环境,简直就像回到古代一样,自有...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7-15 15:08:17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件作品讲的是关于萨迦王朝和藏传佛教的一些东西,能不能再深入地介绍一下?张小涛:萨迦王朝是元代的一段历史,我是以今天考古学家的眼光,通过考古的残片去解读萨迦的历史和文...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8-04 09:32:43
...胁下,日本人对于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转瞬即逝异常敏感。佛教和禅宗传入日本之后,在近世时与本土思想融合形成了侘寂美学,一种以接受短暂无常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中国的感物美学始终在心与...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7-12-29 14:22:57
...源寺可上溯至1300多年前的唐代。如今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在此安家,同时供游人游览参观。冬至时节,朔风凛冽,树叶凋零,花香不再。但法源寺内鸟鸣啾啾此起彼伏,足以替代一个乐队的音响。廊间墙壁...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7-24 11:54:16
...演和人类活动最贴切的理解,如何考虑运动中的概念。从佛教中认知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到艺术上对这一现实的表现,如展览当态度成为形式(1968年)所表述的艺术处于变化中的状态,都可以被看作今日实验、...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6-09-02 14:51:55
...较快进入观者的视野,不过这绝不是艺术家的目的,如同佛教徒对待大众信仰者的态度与佛理甚远。艺术的外形有取悦大众的一面,内里却渴求知音,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完全在指认之外。 中国人的言意之辨,成在将...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8-03-16 11:16:00
...数量稀少的金银币反而在挤泡沫的过程中凸显价值,例如佛教题材的五台山金银币就一路逆势上行,两盎司银币已经从最初的1000元左右涨到了2600元,而五台山金银币的良好走势,则让不少藏家将即将发行的同样为佛教题材的普...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2-20 09: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