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16396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266项。(搜索耗时:0.0071秒)

1781. 艺术“硬通货” 被交易才是王道 [72%]

不可能去评论一张纸币上的图案具有多少艺术性,即使再挑剔的人,也不会对手中的纸币评头论足,而只需关心它们能不能花出去。当下,很多艺术品正沦为这样的东西,它们价格高企,流通性好,俨然成为...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6-16 13:33:30

1782. 朴赞景个展:安宁 FAREWELL [72%]

...多种媒介创作的新作。上世纪90年代,他首先作为一名评论家而闻名。在1997年他于韩国金湖美术馆以黑匣子:冷战现象的记忆为主题举办个展,以此为契机开始以艺术家身份进行个人创作。目前,朴赞景集影像艺术...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7-05-02 14:28:33

1783. @夏彦国:征集打造中国成功艺术家的建议 [72%]

弄十三整个标志的行头,一年四季都不换,请各路评论家全国刊物发软文,这气质还是太文弱,虽然身材彪悍,建议别穿浅颜色衣服,做一万件印有大鹏你认识吗》?字眼的T恤地铁买非发放,导出流窜,关键还是还活儿...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7-22 14:53:30

1784. “冷秩序”——绘画四人展 [72%]

...往成为当今很多艺术家的惯用手法。九十年代的中国艺术评论界曾经深层剖析过几何抽象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缺失的原因,但如今的绘画界却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青年绘画中,大量出现了各种风格的类似几何抽象...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4-11-06 09:54:24

1785. 艺术家卜卫的墙 [72%]

...列,这些在传统中国画中都很少见。来自他家乡索菲亚的评论家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的更多是来自他们自身历史与精神记忆的形象,斯坦尼斯拉夫·帕穆克契夫在为他的首次个展《小龙与鹰》所写的评论中说卜卫那种不可思议...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9-12 09:58:52

1786. 复兴展的盛行是否意味着策展人们已江郎才尽? [72%]

...展人们是否只是江郎才尽了?今年三月,纽约时报的艺术评论家RobertaSmith在文章中也就‘拯救过去的艺术家’这一现象提出观点。他指出,如今的画廊‘每一季度至少有1至2次’举办回溯过去艺术家的展览。这一复...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8-18 11:46:09

1787. 不为疫情所动,泰特正常呈现安迪·沃霍尔“重复的力量” [72%]

...让我们感到乏味,也没有消解事物本身。《卫报》评论员阿德里安·塞尔(AdrianSearle)写道。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复制品,经过丝网印刷,在一幅长画布上重复了60遍。画布上的黑色油墨、刮刀擦过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0-03-16 05:10:51

1788. 热闹的当代艺术 [72%]

...是学术上的认可,这次更多的则是上海市民的认同。艺术评论家们可以对“超设计”的主题,展品的选择和双年展的操作方式提出众多质疑,普通观众却深深融入好玩与新鲜的艺术中。大家纷纷掏出相机,和自己喜爱的作品合影...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01-08 18:26:00

1789. 蔡小华个展“非色”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72%]

展览开幕式陈孝信评论蔡小华说:他从事艺术的30年正是85新潮美术30年的亲历者,我认识他15年,这次展览是他30年创作的结晶。他的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学习写实油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4-25 19:35:36

1790. 外媒关注中国圆明园海外寻宝:结果如何备受瞩目 [72%]

...发热议,亦引起了韩国媒体的关注。《朝鲜日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的行动将对国际掠夺文物返还运动带来何等变化,备受各方瞩目。  圆明园赴海外寻宝小组日前低调启程,首站到美国摸底流失文物及...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12-22 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