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5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191项。(搜索耗时:0.0088秒)

1841.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历史线索——吕澎 [86%]

...中间普遍的观念是,艺术不是在经世之余,或者不能从事社会活动的情况下的顺心之聊写,所以,他们总是在吟诗作画的雅集过程中完成艺术,尽可能地在纸面或绢上保持诗书画“三绝”(广义的三种艺术形式)的统一,加上在...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6-12-19 01:03:00

1842. 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可为世界做什么 [86%]

新冠疫情之下,社会距离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010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进行了一场长达七百小时的行为艺术作品《艺术家在场》。身穿红色长裙的阿布拉莫维奇端坐在方...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0-06-05 01:35:16

1843. 如何有效控制艺术品金融风险? [85%]

...说是一个市场奇迹。一时间文交所的艺术品金融业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对艺术品金融关注的不仅仅是邮币卡业务的火爆,也在关注邮币卡业务孕育的巨大风险。不仅社会关注,文交所经营者也开始关注邮币卡业务...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7-04-20 10:20:45

1844. 从经验到记忆——杨少斌的艺术自觉 [85%]

...。对于我来说,杨少斌是中国当代绘画与自身语言资源、社会趣味和艺术潮流的一个有意义的个案。有几个因素决定了我对这个个案的兴趣:从性格本身来说,稍显严谨和不善言辞的杨少斌为何会在1993年开始,成为了和他个性...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10-15 14:22:18

1845. 张晓刚作品市场分析 | 从失忆与记忆中走过的艺术家 [85%]

...探索期后,年轻的张晓刚不满于当时中国美术界继承苏联社会现实主义的主流创作路线,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方向,成为对美术界的一场现代主义启蒙,《生生息息》、《天安门》等受市场欢迎的作品在探索阶段产生...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10-19 16:02:32

1846. “质文代变:当代水墨的多元表达”在大千画廊开幕 [85%]

...水墨的多元表达”在大千画廊正式开幕。展览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青年艺术史学者、策展人丛涛担任策展,共邀请包括徐冰、田黎明、李津、刘庆和、展望、徐累、武艺、章燕紫、史金淞、汤南南、谭军、彭薇、杜松儒...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1-05-01 18:00:59

1847. 高端访谈:十年一剑 对话王璜生 [85%]

...众服务以及与学术的关系,还有美术馆的科学性问题以及社会心理、教育方式等等都值得中国的美术馆机构去研究。我认为广东美术馆在这些方面都做了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探索。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7-04 14:01:34

1848. 自·在——赵梦歌个展 [85%]

...决定艺术。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度的艺术家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物质世界是一样的,但每一个艺术家对世界的反映、对生活的态度却互有差异甚至迥然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艺术家的性格无疑是造成差异...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8-06-07 11:08:43

1849. 艺院之目的不在养成艺匠 关于国立艺专早期教学史 [85%]

...评、形式分析、图像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社会学、新艺术史等方法纷见迭出,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而中国的传统“美术史”研究一直是文人书斋中的雅事、余事,长久隐藏在各类诗词文赋、书画题跋、...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0-09-28 12:04:41

1850. 原研哉:在寂静中寻找存在与设计的本质 [85%]

...问:在你看来,设计师在建立设计与社会的关系过程中,应当考虑哪些原则?答:设计的终结点在家。作为设计师,你首先要考虑你的设计是要摆在家里,还是要放在展厅里?是否适宜摆在家...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0-29 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