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5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201项。(搜索耗时:0.0098秒)
...,大陆历来也有一些大藏家将藏品永久地捐献给国家。从心理层面上,作为收藏家,你怎么看待艺术品租赁?蔡炜:我想这位业内人士所说的占有,层次是比较低的。真正的收藏是心中拥有,而不是去占有。因...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4-01 09:33:28
...律动。可以说,王燮达的雕塑作品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审美心理上,都与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知和心理需要是相对应,这也是他的作品当代价值之所在。事实上,也使他与那些借西方思想、西方文化、西方的价值观来描述中国当代...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11-02 17:40:24
...博览会今年在布展上花费了不少脑筋,展览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无疑是其胜出一筹的有力砝码。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了,场地还是原来那个上海飞机制造厂冲压车间,空间与面积也没变,依然是8000...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10-22 10:26:39
...里的弱势群体,弱势的艺术家们自然而然形成与社会对抗心理,失去良性生态系统的艺术家的艺术实践自然指向社会学层面而非精神深处,由于艺术的社会学化因而更导致艺术家群体的江湖化和小圈子化,而因此形成的艺术生态...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9-26 09:55:04
...这种认知呈现的是时下当代艺术中一些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心理,也是艺术市场上畅销符号所营造的成功学。实际上,那些失控的符号跟艺术早已没毛关系了。在王俊的作品中,的确看不到&ld...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0-12 20:29:24
...史真相的探知过程。就艺术批评而言,有着形式、材料、心理、原型、人类学、图像学、社会历史学等角度和模式,好批评可以助人赏艺、反馈创作和发展艺术理论。弗洛伊德从临床心理学切入让人耳目一新,他分析蒙娜丽莎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8-06-28 09:09:59
...效果和班驳肌理,郭伟作品中强烈的单纯颜色和那些带有心理情绪的纹理,都成为他们作品的代表性符号,成为他们艺术观念的形象体现,让人过目难忘。此时范迪安看到的郭伟,是从四川美院毕业十年后的、已经相当成...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8-09 17:44:29
...了热点,抢走了大部分的注意力。这是80年代末整个社会心理的折射,浮躁,改革也到了瓶颈。经过了1987年的反自由化,经济也出现了些问题,再加上80年代末已经开始有人下海经商,经济上市场商业的问题也出来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8-04 11:05:36
...,有一种很直接的感受:书里对很多士阶层的心理、行动的把握以及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作者不曾深味仕途的话,恐难表现得这么细致、拿捏得如此到位。这也是《白门柳》这部历史小说的一个特点。我不知道这...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2-28 14:25:08
...双关表达,暨满足视觉上的观赏需求,也满足心理上的阅读诉求。如画荔枝树下一只公鸡,寓意大吉(鸡)大利(荔)。但这种常见的意义组合被周午生解构了,并建立他自己新的话语逻辑。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1-15 1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