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12076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205项。(搜索耗时:0.0101秒)

2511. 当代中国城市雕塑之文化生态的思考 [60%]

...纪念性雕塑最大的区别在于强化与人的生存环境、观众的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观众的心理因素在于观众自身也是处在于整体环境中,在面对视觉文化的警示时同样以行动作为反馈。作品与人之间形成了循环流动式的交替运...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1-27 16:28:21

2512. 现当代书画秋拍遇冷:泡沫散去是否“露原形” [60%]

...同时,较高的流拍率也表明对拍品的估价较难准确,买家心理价位分歧较大。但这个市场并不缺钱可能上亿的大资金没有几年前那么充裕了,但几千万以下的资金不缺。我身边有不少藏家手攥几千万资金,但是...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2-09 09:43:00

2513. 淘宝欧美:一心捡漏必死无疑 [60%]

...去的中国商人。他们的专业知识有限,凭本人判断有侥幸心理,有国外能买到好东西的预设,相信各种故事。而‘供货商’们就迎合了他们的口味,满足他们的侥幸心理。通俗一点说,就是国产的东西买个品牌贴上去,又...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12-10 11:06:30

2514. 名画赝品泛滥 业内兴建保真系统 [60%]

...,名师名作历来都有着大规模的追随者,很多藏家不仅从心理上,还是从投资前景上,都渴望能够得到名家的片纸稀墨。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名画的价格往往也会被炒得比一般的画家作品要高。这就给造假的投机者留下了攫取...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9-23 09:22:46

2515. 王林:“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罢!” [60%]

...改变的过程。但人始终有自己生长的脉络、基本的素质、心理和思维方式,我认为艺术和这些东西关系非常密切。一个艺术家创作上的天赋,其实就是在这些东西中成长出来的。如果只是像镜子一样,被动反应周围文化,我想这...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08-23 23:31:40

2516. 草间弥生:日本前卫怪婆婆艺术家 [60%]

...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草间所用的创作手法则有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3-11 18:29:36

2517. 日常间离与图像自治——庞茂琨自述 [60%]

...让我的画面与现实再次有了间离的关系。这种间离带来的心理感受使我想到了罗兰•巴特曾提出的观看图像时,当约定俗成的意义结构,被打破或改变时造成的观者的迷惑、眩晕甚至难以接受。而我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描绘,...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1-21 15:16:55

2518.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弥漫”&当代嗅觉艺术展撞车了吗? [60%]

...如日本731部体的毒气活体实验,对各国人民造成了残痛的心理阴影。二、感官刺激,改变生物的情绪及行为方式1、吸烟、吸毒、迷魂药、毒气已是全世界为危害健康难题,我国很早都有吸烟...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8-04 14:18:07

2519. 姚有多:改进中国画教学的一些设想 [60%]

...中国画的线描造型基础课被构成课、视觉心理课、以及铅笔树根素描课所代替。而传统的笔墨技法课、临摹课。却被水墨材料技法课(实际土是水墨特技)所代替。青年教师和学生艺术思想混乱。学...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5-14 11:17:24

2520. 魔怪揭竿,布上暴动——杨少斌和他的艺术 [60%]

...真实,这种不真实具有直达心灵的惊悚感觉,也可以称为心理真实。艺术很无聊,生活又乏味,但日子还得一天天地过,这是我宽慰自己的话,也许也反映了一种无奈的心情,同时也构筑了审视世界的距离,我喜欢这种距离感,...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10-15 14: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