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1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228项。(搜索耗时:0.0095秒)

2661. 小夜曲:关于我们的五个故事 [97%]

...涉及绘画、诗歌文本和策划,关注农耕文明、神巫信仰和文学习惯在日常事物中的象征作用,着重于发现被忽视或被压抑的语言、民俗事项、图腾制度对当代生活的影响,藉此寻找人类普遍的情感关联、永恒的记忆及其衰败的历...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22-09-19 13:36:08

2662. 敲得响的风景——王川的绘画与散文 [97%]

...以我们在感情上一直很亲密。但是,当我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王川文学美术作品展以后,我不能不承认,我对他的了解其实很不够。毕竟,因为工作的联系,我过去主要是把他作为作家来看待的,我们...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8-05 09:36:33

2663. ART·SANYA人体油画展:讴歌自然 歌颂生命 [97%]

...伤,表明中华民族很早已有敬惜人体的观念。中外文学中有大量对人体美的描写,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以丰富的想像描写女性身体美的名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12-24 15:11:46

2664. 艺术教育不是只看圈画得圆不圆 [97%]

...熟,但对音乐、美术等缺乏自我感悟。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圣来说,现在的艺术教育,过于重视表现形式,忽视了孩子对世界的观察。很多孩子学画,是从画圆圈开始,对大人来说,画得圆不圆是画得好不...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2-27 09:47:23

2665. “何以素千叠”艺术家案例研究系列(第二回) [97%]

...在表现形式和精湛技法,连通对于中西方远古神话和神怪文学的幻想,从刑天复仇、崖山海战以及《山海经》所记载的奇珍异兽中寻找特定的形象与精神符号,再到《西游记》和《白蛇传》的重新演绎,邬建安通过对典籍民粹的...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7-09-15 13:43:48

2666. 国画毕业生:我该去哪儿上班 [97%]

...画生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成为艺术家,这种过程如同文学创作。作为个体,必须有相对独立的观察和体验之后,才能具备认识社会和洞察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所以,很多国画生认为招聘和国画专业没有太大...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6-25 11:19:55

2667. 当代水墨再不西化就“贫血” [97%]

...化,南京有新文人画,上海有美女文学,那么广东呢?我在思考……1991年,我来到深圳,强烈地感受到深圳特区的青年由于受中国港台地区、日本、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在服装、发型...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9-28 09:37:52

2668. 思南夜派对3月19日全新回归,着力打造咖啡文化 [97%]

...对将继续发挥摩登文化与时尚地标深度融合的优势,引入文学、音乐、艺术、时尚、生活等多元的类别,通过"商旅文"相结合的方式,承载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传播功能。思南夜派对是囊括市集、读书会、艺术展、露天音...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1-03-22 11:27:37

2669. 理想之所——陈彧凡新作展 [97%]

...ot;这个词取代了。而陆九渊的格物,对艺术家与文学家的魅力就更大了。它虽然不排斥从科学中获得知识,但着重的是心。比如今天在日本很受推崇的匠人精神,就是由陆九渊的格物而来的。...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8-08-30 15:49:22

2670. 艺术创作与其走马观花不如深入一点 [97%]

...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的原料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2-19 10: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