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6188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260项。(搜索耗时:0.0060秒)

3261. 标签化绝非个性风格 [51%]

...不可尽述。古今那些名家、大家作品,都有区别于他人的造型、笔墨、构图等个人特点,我们通常把它认作是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内容。那么,它与标签化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其一,...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9-28 10:10:33

3262. 异常的生灵——夏小万和陈卉的艺术实验 [51%]

...。(栗宪庭)  陈卉并不是一个有批判性地剥去他人面具的艺术家,也不想用她的作品来扫除我们眼前的障碍,而使我们直面当代社会隐藏在辉煌之下奇形怪状的丑陋。她要做的只是提供了一种较和缓的思考...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7-08-24 14:10:49

3263. 热衷收藏书画的王健林会成“盖章狂魔”吗? [51%]

...提到自己对泼彩的看法,以及他总是坚持自己卷画,不假他人之手,并认为这(卷画)是有专门功夫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9-06 10:13:35

3264. 康家石门子岩画暗藏多层涂刻 揭示原始社会的变迁 [51%]

...画是一组人物的舞蹈造型。其中最大的人物雕像有别于其他人物,可以看到他的帽子装饰是单翎,他的脸部棱角粗犷,他的肩宽与腰身的比例更有力量,他的胳膊上的肌肉更加发达,这是一个标准的男性造型。与他们一同呈现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3-04 09:36:17

3265. 多重宇宙:有限与无限 存在与共存 [51%]

...源、自然和自我的综合对应存在。尤其是人们在空间中与他人的相遇,能够带动个体与整个认知世界的交融或是排斥。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具备多重阐释性的展览,来讨论存在(Existence)和共存&rd...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1-06 17:26:51

3266. 耶鲁大学教师苏炜:不少艺术家对名利的诉求不择手段 [51%]

...里,手段比目的更重要,过程比结果不重要,至于能否对他人、对社会产生良好的教益,是否能传世,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记者:您刚才讲到审美的标准无外乎真善美,但有些艺术作品并非着意于审美,而是审丑,...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6-08 10:02:10

3267. 黎伟明:油画中见“笔墨”,节奏超越了形体 [51%]

...义上说,风格的形成只是一位艺术家走向成熟,进而赢得他人肯定的标志,不是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黎伟明又是一个重视生活积累和精神追求的艺术家。由于他特别喜爱西藏,喜爱绘画西藏古老而神秘的建...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8-22 10:08:15

3268. 吴冠中:国宝级画家激荡市场想象力 [51%]

...与反围剿。 1988年,吴冠中愤于友情赠予他人的美术作品被大量出售,将探索过程中诞生的“病儿”,或付之一炬,或束之高阁。吴冠中在《我负丹青》一书中写道:“艺术作品最终成为商品,这是客观规律,无...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6-12-13 17:20:00

3269. 成功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七个要素 [51%]

...物的同时再一次学习,同时将美好记忆带回家,或是馈赠他人,传播给更多的人。例如,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发的泰迪熊,就是根据老罗斯福总统一次打猎的故事创作的。有一次,老罗斯福总统出去打猎,射伤了一头熊,原本...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4-11 09:23:59

3270. 暴雨后“马奈”见彩虹 青年油画“和而不同” [51%]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和即统一,和谐,它是抽象的,内在的;不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容&ldquo...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7-24 1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