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8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266项。(搜索耗时:0.0137秒)

3371.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87%]

...的困惑与恐慌,我无法测知。眼下社会、媒体、网络的种种讯息和说法实在太多,年轻人不免困惑;恐慌呢,应该是谋一饭碗、混一前途越来越难吧。美国八九成青年最担心的也是饭碗,但中国人口忒多,瞧...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6-28 12:05:16

3372. 图像背后的图像:中国当代艺术现状 [87%]

...中他多次提到了诸如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参与或历史意识等等工作关键词,例如2006、2007年举办的为什么去西藏项目曾组织艺术家赴西藏写生。施密特在发言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书...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0-09 14:25:46

3373. 张海涛:警惕“本末倒置”的艺术管理——中国“艺术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87%]

...性为前提,创作之后可以主动把自己的作品传播出去交给社会甚至市场,这不只是艺术经济人、馆长(艺术总监)、策展人和评论家的事。艺术家同样应该主动把握各种时机与艺术界、社会互动,而不是守株待兔、坐井观天的思...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9-03-04 13:31:09

3374.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第二讲:关于我的纪录片 [87%]

...也令人反感。原一男描述他的作品是超越社会设置的界线,以近距离镜头接近我的拍摄对象。第一部纪录片《再见CP》(1972),以其对残疾个体的直接描述震惊了观众。仅在两年之后,他又因《绝对隐私性爱...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4-26 13:40:36

3375.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第二讲:关于我的纪录片 [87%]

...也令人反感。原一男描述他的作品是超越社会设置的界线,以近距离镜头接近我的拍摄对象。第一部纪录片《再见CP》(1972),以其对残疾个体的直接描述震惊了观众。仅在两年之后,他又因《绝对隐私性爱...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4-26 13:40:36

3376. 彭德:创建图文互动的批评模式 [87%]

...先排斥纯文字文本的是画家。有位画家用两个字评价当代社会:话痨。痨是肺病的旧称,症状是不停地咳嗽,咳出来的都是废气。用话痨这个说法形容美术批评,一针见血。尽管批评界一直在努力改造现成的批评模式...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12-17 09:45:24

3377. 方少华50件作品即将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图) [87%]

...旧情操的破坏,他一直在探索中国为这场发展与进步,在社会整体环境、文化和价值观等层面上,所付出的真正代价。从中启发的思考并非是否应该发展,而是应如何发展,或如何可以持续发展。艺术家、策展人季玉年...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01-10 18:30:44

3378. “居住在成都”登陆关渡美术馆 呈现成都当代艺术缩影 [87%]

...富,有些偏向景色的描述,有些隐含历史议题,有些具有社会意识,有些则侧重在生活的感知与体验,这些,或许跟杜甫时代艺术的面貌已经完全不同,但其内在则仍然传递著相似的关怀,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2-28 19:30:55

3379. 高校艺术教学的方法与前景 [87%]

...讲座、讨论、操作三种课的形态很不一样,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是几种类型角色的表演场所,三种课堂模式各有特点。精彩大课的教师一定是个好演员,能一个人站在台上,用充满悬念的故事、理论和讲述...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8-06 15:16:37

3380. “我关心的是图像的谱系”——张小涛访谈(节选) [87%]

...动有所不同,更尊重个体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切入当下社会及文化现场。其二,你的作品是如何表达个人经验的,它与贝克曼创作风格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其三,个人经验是否涉及模仿?如果有...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10-09 1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