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5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16项。(搜索耗时:0.0144秒)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刘韡(1972年生于中国北京)是中国青年一代最重要的艺术发声者之一。基于对抽象和具象、本土和国际化等元素的复杂糅合,他的创作实践为观看和解读当代中国提供了诸多新的可能。此...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2-06 14:18:09
...工作方式》等以年轻人的艺术态度为主题的展览;既有《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重新梳理中国摄影艺术史的基本脉络,也有《微距》探讨日本摄影从用作社会纪实到作为当代体验的一种媒介的转变;另外,令人期待的第五届...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10-15 13:37:15
...学院。鲁美沿袭了延安左翼的鲁艺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当时流行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艺术家赵大钧成长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9-05-20 01:47:15
...松和我。当时我们共同的志愿,是要为中国文艺的现代化找一条宽广的出路。我们发现,复古不等于回归中国,西化也不等于现代化。刘国松提醒西化派的同伴:追新与守旧同样是陷阱。他说:模仿新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3-22 11:17:55
...艺术馆开幕。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太庙艺术馆名誉馆长范迪安,英国驻华大使馆副大使司徒娜,中央美术学院理事天鸿集团总裁柴志坤,艺术家安尼施·卡普...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9-11-13 01:22:36
...合其历史性要求的人,似乎并不多。写生两个字在中国美术史上出现得很早。《益州名画录》记载着后蜀画家滕昌祐说他初攻画无师,惟写生物以似为功而已的学画过程。这可能是写生两个字在中国...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7-07-24 10:26:49
...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这种现象如同命运,很难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过,据研究资料表明,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以共...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1-13 13:31:35
陈永锵,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院,中国国画画院研究员,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最初认识锵哥,知道他画国画,看他那种粗壮豪迈语音低沉稳重的男子汉形象,以为不用猜也知道他画的是山...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7-29 15:55:06
...6日下午3时,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正式启幕。展览从金融危机后的新绘画进行梳理,希冀通过持续的巡展、后续展览的推动,引发更广泛的学术讨论。活动现场,北京保...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1-06 22:03:53
...了五年才考进美院,因为当时考美院很难。1982年、1984年中国美术馆两次举办四川美术学院油画赴京展,当时罗中立的《春蚕》、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开始亮相,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虽然他们的年龄比我大...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0-18 18: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