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5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32项。(搜索耗时:0.0089秒)

3841. 艺术品投资真的只能挑“老”的买吗? [66%]

...作为刚刚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新人,通过道听途说的行业知识和类似《鉴宝》这类电视节目,往往会给人一种艺术品越老越值钱的概念,会认为遥远的年代感会赋予艺术品厚重的历史价值,但艺术品的整体价值和升值空间并不完...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9-07-04 01:48:51

3842. 央美双年展:当策展人遭遇选秀时代 [66%]

...体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形式,塑造了我们对于艺术、知识、自然世界甚至生活本身的理解。其实这个展没有主题,只是提出了问题。胡丹洁表示,在她和她的小伙伴们看来,恐怕这才是作为无形的手&rd...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3-13 14:36:10

3843. “孤独的艺术狂人”李志强 [66%]

中国人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知识和阅历对于一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往往我们发现,知识固然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和提高修养,但丰富的人生经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他人和关注世界的角度。...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4-23 22:40:25

3844. 多媒体艺术家能否成为下一轮的价格明星? [66%]

...胶片拍摄的作品带着些刻意的模糊,反映了新一代的年轻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妥协和困惑。例如影片竹林七贤和陌生天堂构思巧妙,画面精美但同时由于叙事性的刻意削...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3-04 14:02:21

3845. 艺术品大众化推动文交所发展 [66%]

...一起探讨和交流学习等方式,尽可能多的了解投资标的的知识背景,将简单的投资行为,转换为一种学习行为,一种和艺术品对话的行为。通过不断积累、训练,达到与艺术品一同成长的目的。中国拥有巨大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10-09 09:15:15

3846. 身体作为语言: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现象研究之一 [66%]

...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凄美清结,这在杨福东的作品《第一个知识分子》(2000年)、朱发东的作品《此人出售,价格面议》(1994)中有不同的表达和描绘,这一描绘,在“身体”语言范畴的文化意义,简而言之就是“坚决地回到身体,围...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11-06 17:50:22

3847. 艺术品收藏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工薪阶层救驾艺术品市场? [66%]

...院进修艺术品鉴赏课程,系统学习艺术品收藏知识,艺术终将被证明是人们自身消费升级的产物。作为新手,他对过来人在群里贴出的各种忠告特别留心。比如,有人提醒如今不少仿古瓷的做假手段...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7-02-27 09:24:04

3848.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古尔纳收藏李牧遥油画作品 [66%]

...味着中英之间的文化互动不再只是官方交流,而是渗透到知识分子与创作者的私人生活,让文化对话更自然、更深入。与此同时,伦敦国王学院印度裔教授安娜雅对李牧遥的另一幅油画《伦敦塔桥》的情有独钟...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5-07-03 15:23:39

3849. 油画大师与美术馆发生藏画争端 暴露文化政绩化 [66%]

...相收藏的对象,但刘先生多年来从不卖画,她身上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人格和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气节,她以非常低的价格将她的画交给美术馆,实际上是将她的画委托给了国家,是对国家的信任。她拿着500万元的收藏费并不是为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9-24 09:13:26

3850. 吕斯百《春节野味》现身拍场 [66%]

...,保存最为完好的佳作。文革期间,先生与那个时代的老知识分子一样深陷难堪之境,被造反派抄家,没收财产、作品、书籍等资料。此幅作品能在当时的境遇中得以妥善保留至今,实在难得可贵。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0-29 10: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