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4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15项。(搜索耗时:0.0160秒)
...在出人意表、引人思索。方力钧以为艺术实践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体验,人类的知识永远不能替代他个人的生命感动,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只对他个人很重要。或许,方力钧是想用这样的提法来撇清商业对他个人创作的影响,来证实...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3-12 11:07:02
...或者说是一种索引,以自身感受为路径,加以天马行空的个人意想和解读。邬建安很认真的告诉我,他对这些远古传说的兴趣来自于小时候对其中所述内容或形象的恐惧,这种恐惧令他肾上腺素上升,而这种刺激大脑皮层的反应...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7-09-15 13:43:48
...是开春,藏家的行程难以估计。这是第一次移到3月,我个人估计一半一半,有可能会很好,也有可能会不如意。但我相信巴塞尔这么稳固的平台,主办方也很用心邀请各方人士参与。我觉得需要所有参展的人一起努力去呈现最...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3-17 14:14:53
...从世界各地公家或私人收藏遴选的八十年代以为八十多件个人作品,体现他对当代国际艺术在形式和观念上的贡献。而这一次,策展人撤掉了包括毕加索在内所有名家作品,将全馆空间为蔡国强办展,这也是美国美术馆迄今规模...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8-01-17 10:39:47
...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在开始的五年内,所有参与的机构和个人几乎都在利润最丰厚的高端领域跑马圈地。如今金融风暴的降临,恰恰给了艺术品低端市场一个启动的机会。 究竟什么样的作品属于买得起...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4-07 09:35:33
...的视角从来不会泛泛以国家作为标签,而是会把视角放在个人的作品方面,一个比较好的案例是之前在泰特涡轮大厅跟艾未未合作的项目,我们一直持续地收藏艾未未的作品,包括最早合作的艺术家之一是陈箴,他也在我们的收...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11-17 16:13:21
...产物。我觉得这些都是积极的方面。 我个人感觉遗憾的方面是这些双年、三年展都是一种模式。当一种模式被人们普遍效纳的时候,这个模式本身应该是值得怀疑的。就是双年展的模式,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12-12 10:55:56
...,既有庞薰琹、潘天寿、赖少奇、符罗飞等著名艺术家的个人作品和文献的展览,也有针对油画、水彩画、版画等一个具体画种的专题展览,还有如以北平艺专历史、中国美学的现代视觉建构等为学术主题的综合类展览与系列展...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9-02 10:25:18
...陶,喜欢艺术。因此,她的投资或收藏更多反映出了这种个人的喜好。我一直在关注刘小东和他的作品。我觉得刘小东的这幅作品(《三峡大移民》)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和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除了刘小东的作品,我还收藏...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5-18 10:54:09
艺术家李砚祖教授的作品,2012年曾在北京国博举行了个人作品专场展出,展出期间,部分作品可以当场签收,消息一出,在短短的几天便被收藏者预定一空,最高单件价格高达百万。业界人士预计,作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型...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1-30 1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