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496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32项。(搜索耗时:0.0086秒)

441. 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的意义,不止于销售 [34%]

...时,就说明展会主办方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和方向:不趋同,做自己。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3-10-09 17:29:46

442. 姜大方:常青藤助推青年艺术健康成长 另辟蹊径“祛中心化”发展 [34%]

...来集中探讨青年艺术创作及生存状态,不仅是对青年艺术趋同化现象的客观呈现与分析,也是对青年艺术地域差异化创作的理性梳理和调研。也正是因为我们更加看重全国各个区域创作的特性,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我们可能是...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8-27 13:40:53

443. 图像的集体阅读与社会心理 [34%]

...入家喻户晓的程度,而是在极有限的范围内显示为身份的趋同。正因为如此,这种将上流社会与资产阶级文化融为一体的身份,才成为“大批判”的对象。把一个60年代文革时期的人用时空邃道送到80年代的中国,当他喝着一...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11-06 18:00:27

444. 岳敏君:绘画要不靠谱 不喜欢作品挂在展馆里 [33%]

...都差不多,中国的外国的媒体都一样。我觉得现在媒体的趋同性都很强,没有特别有个性的或者不同的媒体。有时候一件事上午刚说一遍,下午又得说,我就都不想说了。b:我看他们写关于你的采访时,几乎都...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3-20 09:13:49

445. 萧昱:怎样以艺术去体验活着的感觉 [33%]

...美学等概念在当代大众文化中所暴露出的单一性和趋同性。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8-01-03 11:02:30

446. “早期蒙娜丽莎”在新天地展出 商场里的艺术能走远吗? [33%]

...界百货VIP顾客的调研,他发现很多人在投诉购物中心高度趋同,新一代的VIP更注重空间感、精神领域。郑志刚喜欢艺术,就想到可以把艺术中心和购物中心结合起来。他的想法获得了家族30亿港元的注资。2010年,K11...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5-05 10:49:08

447.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张大力访谈 [33%]

...术家的存在方式毕竟和别人不同,应该不是一种简单的、趋同的思考。而且艺术家之间的思考、创作方式也各有不同。张: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知识分子,有一种手段和功能:把他感知到的事物反映在脑...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3-30 10:08:46

448. 作为时期术语的“当代艺术”概念: 一个中西比较的历史脉络 [33%]

...走在与西文概念、话语、范式的交相互映中,并行交织着趋同、不同、求同存异,以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实践,在变动中呈现出并非想象中泾渭分明的发展生态。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4-08-02 10:49:12

449. 李振华:游历是去看,去发现,去体会 [33%]

...而是今天的审美上,因为互联网的丰富性,审美上大家的趋同。比如,90年代已经出现的卡通一代,都不是那么需要有中国特色,作为底调的状态。比如说,我也像塞·托姆布雷,昆斯那样去工作,结果是什么呢?要...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3-03-10 09:54:29

450. 1993: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向 [33%]

...相方式,暗含着中国大众某种特殊的国民性格,那就是把趋同性视为安全的特定心理。海波的作品大多将不同时期的两张照片并置在一起,一张是老照片,一张是艺术家最近拍的。虽然作品中的拍摄对象并没有改变,但由...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2-04 11: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