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6111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5916项。(搜索耗时:0.0065秒)

451. 吴树:揭开文物市场的底牌 发现文物的明暗生产线 [74%]

...直接刺激吴树投入对文物收藏市场的调查中去。但那时,吴树还是一个病人。他从老家江西九江电视台退休后,原本想去法国参与一个文化项目,却刚一签约就晕倒,赶紧被送进医院,于是就在北京留了下来。&ldquo...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7-30 10:09:18

452. 没有学术支持的“当代艺术”就是材料的组合 [74%]

...连彩页都没有,印刷质量应当用低劣来形容。那时的艺术家和艺术媒体都没有商业利益可言,评论家也就拿点稿费。艺术家的最高理想也就是能参加全国美展和在媒体发表,卖钱的事情只有个别出入使馆的艺术家敢想...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5-14 17:34:59

453. “回顾”与“权力”——以汪建伟的卡塞尔文献展经历为例 [74%]

...年,汪建伟已经开始做关于日常生活的中国建筑的调查。那时,他第一次读到布厄迪尔的书,书中认为话语的建立来自场域、交流和习性。他突然感觉任何一种可能都是在一种关系中产生的,艺术家的作品和公共空间和场所本身...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10-10 14:59:28

454. 王泽良:忆林风眠伯伯和他的鹭鸶图 [74%]

...家的女儿。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四十多年前,我那时十五六岁,经常在放学后或周末跟着我母亲(席素华)到她画室南昌路53号,林伯伯的住所去。一般在教学时林不喜欢有小孩在旁边,嫌吵。而我小时候却...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12-14 11:26:19

455. 回顾Rineke Dijkstra:脆弱,以及伦敦的俱乐部孩子们 [74%]

...影的?RinekeDijkstra(以下简称RD):我那时还在杂志社和报社工作,就在某个时刻,我感觉自己是名艺术家⋯⋯可能比艺术摄影师更多一些。我那时想,也许我需要花个两个月的时间来考虑属于我自己的项目。...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7-05 10:48:40

456. 段建宇谈段建伟:我哥比我大九岁 [74%]

...作,他办公室总是放着一个画架,他工作之余就画画,他那时已经认识了段正渠,我记得我哥告诉我这个人画画很好,后来还和段正渠在北京做过两三次展览。我对油画的喜爱无疑是受他影响,我第一次画油画就是在他的办公室...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7-12 16:10:24

457. 陈丹青追忆陈逸飞-无人能替代他 [74%]

...在最疯狂地做着油画梦,而且雄心大志地想画大题材。他那时才25岁,画油画在这个年龄就崭露头角,是不可想象的。  《人物周刊》:这些年来,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否依然如此?  陈丹青:应该说,像我和逸飞这样...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6-11-17 17:23:00

458. 曾梵志:我不会迎合买家 创作永远自己掌管 [74%]

...童年记忆对你的艺术创作有影响吗?  曾:武汉那时相对单纯、安静。江汉关一带的租界建筑与住的房子有很大差别,我喜欢去那里写生,武汉当时画画的人特别多,武昌、汉口、汉阳都有一拨一拨的人在一起,一起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4-27 09:42:20

459. “红色经典”艺术品为何具有收藏价值 [74%]

...大限度地发挥了艺术创造力,为后代留下许多精彩作品。那时的主题式、命题式创作模式与现在自由式创作氛围相比显得尤为特殊,这有点像欧洲早期经典绘画与印象派的差别。当时许多作品甚至...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5-25 10:15:24

460. 张洹:一个河南人的幸福生活 [74%]

...是很多善良而正常的人们对于艺术家的评价,那时的张洹经常脱光衣服,做一些奇怪动作,比如和另外一群脱光衣服的人们摞在一起,还为这种奇怪的举动起名字,《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6-18 1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