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486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5945项。(搜索耗时:0.0132秒)
...显然导致了一种多元化的批判视角。对此,米切尔·波德罗这样认为:没有一种思想体系和体化的视角,可以看作是同我们的思想和视角完全是同一的。要达到这样的同一是与保持自由的精神是不相容的。我们与任何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7-10 10:11:22
科技作为当代性或者现代性起源动力的观点早在波德莱尔的时代就已经被批判了。20世纪初,沃特•本雅明的著名论文《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印刷摄影技术是对原创性和艺术的本质神性或者...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6-10 16:18:57
...过记忆来书写,一个是能够引起联想的回忆的集中,如同波德莱尔对素描的分析,这是使对象从死里复活,通过火焰一般燃烧的疯狂的激情或速度来书写,唯恐不够快,让幽灵在综合尚未被提炼和抓住的时候就溜掉了,而且最终...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11-13 11:44:08
...。[12]有意思的是,随之这便遭到了质疑和批评,让·波德里亚和罗萨琳·克劳斯(RosalindKrauss)皆声称这种感官的刺激将最终瓦解为无意义。居伊·德波亦认为,景观用意象倾注了参观者的视野,转移了他们辨别议程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3-18 10:29:24
...能从象征主义,或者是早期的现代主义文学,如卡夫卡、波德莱尔的未来美学来表现,更多的是来自于隋、唐、宋时期的四川大足安岳石刻,它那种现世宗教感,宗教的世俗化表现,人神共处的和谐世界。这种艺术语言的感染力...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02-28 18:01:07
...在于高度的诗意化,这与何多苓喜欢现代诗歌不无关系。波德莱尔、兰波、叶芝、艾略特等的诗歌中充满不可捉摸、无法言说、欲言又止的因素,那种似乎远离但又贴近现实、若即若离、若有若无的神秘让他心驰神往。因此他在...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1-02-04 11:23:17
...从一个物质的商品社会转换成一个制造景观的社会,这跟波德里亚关于图像和世界的理论有关系。我觉得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逐渐发展出我对剧场概念的思考点。回到剧场,就是这次我要在OCAT展出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8-02 14:21:22
...逸林老师的影响较大,了解了象征主义与死亡哲学,阅读波德莱尔(Baudelaire)《恶之花》,王尔德(Wilde)、李商隐的诗词。《中国美术史》受李来源老师影响,开始研习中国古代画论。1993Zhan...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04-09 23:12:00
...那幅色彩斑斓的《巴伦西亚的洛拉》(1862年),激发起波德莱尔的灵感,赋诗赞颂它。另一方面,西班牙画家也给了他极大的启示,委拉士开兹称得上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吹笛少年》与委拉士开兹的名作《小丑巴...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8-08-20 09:32:44
...他为吕热-波在剧院上演的易卜生戏剧制作了设计,还为波德莱尔的长诗《恶之花》绘制插图。在这一时期,蒙克最为显著的成就便是版画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他观看了日本的木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7-28 11: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