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2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48项。(搜索耗时:0.0108秒)

5451. 游荡的幽灵:高岭著《商品与拜物——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评述 [82%]

...然是我的第一母校北京大学的出版社,真是令人感慨。在世纪八十年代,我曾有幸在北大哲学系度过了七年的本科和硕士学习生涯,在自己的精神深处迄今保留着北大人特有的风骨和对母校深深的眷恋。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2-24 15:44:03

5452. 香港秋拍买家持币观望情绪浓 [82%]

...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上也精选稳定拍品,主要集中在生于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作品在市场反响较为稳定的中青艺术家,包括曾梵志、艾未未、张晓刚等顶梁柱名家的力作。苏富比的攻玉山房藏明...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10-12 09:07:19

5453. 不存在水土不服但需要时间适应:佳士得上海吃螃蟹 [82%]

狼是否来了?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兴起,国家实行严格准入制。加入WTO后,拍卖业保护政策终止,但文物拍卖业属限制开放。《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意味着外资拍...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9-30 09:19:15

5454. 艺术市场混乱交易方式多变 [82%]

...我们曾经提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及文革后,进入了极度萎缩的冷寂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存有与文房用品一起混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少量国营店铺,以及负责...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9-08 09:34:16

5455. 沉默还是消失?重庆私人美术馆生存之惑 [82%]

...,罗群毅用两个字概括烧钱。世纪90年代,中国民间资本开始萌动,一大批私人美术馆纷纷成立。重庆画廊投资人罗群毅倾注热情,投身这股浪潮之中。征地、设计、装修,花费500多万元,1995年,罗群毅在回...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3-27 09:44:42

5456. 黑胶唱片:收藏一个时代的生活时尚 [82%]

...到了过百元,有的甚至炒到了几千元。  潘阳:世纪80年代,黑胶唱片一张就是十多块钱。那时候我们刚开始玩黑胶唱片,欧美国家却已经开始淘汰黑胶唱片了,因为CD在1984年诞生,很多滞销的黑胶唱片就出口卖到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9-01 14:28:10

5457. 黑胶唱片:收藏一个时代的生活时尚 [82%]

...到了过百元,有的甚至炒到了几千元。  潘阳:世纪80年代,黑胶唱片一张就是十多块钱。那时候我们刚开始玩黑胶唱片,欧美国家却已经开始淘汰黑胶唱片了,因为CD在1984年诞生,很多滞销的黑胶唱片就出口卖到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9-01 14:28:10

5458. 海归艺术家能否玩转国内市场 [82%]

...艺术家郜少华是第三代留洋艺术家中的重要一员,他于世纪90年代旅居美国。谈及走出国门的初衷,郜少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当时,在国内接触国外艺术的途径很有限,甚至连本好的画册都很难见到。我辞去高校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8-01-17 10:27:05

5459. 来自法国塔恩地区艺术家联展在凤凰艺都精彩呈现 [82%]

...像是一个时期的见证,一次从法国到中国的穿越,一场从世纪艺术中心到今日艺术世界的迁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2-23 11:25:47

5460. 艺评家兼收藏家布莱恩·修耶尔 (Brian Sewell) 的「慧眼珍藏」 [82%]

修耶尔对近代英国艺坛的评论一向非常尖锐,但对於世纪的传统派艺术家却意外地宽容,例如约翰·卡拉斯顿(JohnCraxton)、哈罗德·吉尔曼(HaroldGilman)、查理斯·坚拿(CharlesGinner)、邓肯·格兰特(DuncanGrant)...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9-19 1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