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48项。(搜索耗时:0.0135秒)

541. 俯仰之间:假如中国不曾引进素描 [88%]

...是简练就愈富有美和魅力,其人物绣像全用线刻画表现,这些对徐悲鸿先生将素描与民族绘画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理念有着深刻影响。便有了中锋行笔的力度,画出《九方臬》、《愚公移山》等巨幅创作,笔下的人物形象与...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3-07 09:47:34

542. 第一次直面原作 第二次直面思考 [88%]

...说是自然主义的。朱国荣认为,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段上也是写实的,与自然主义不同的是现实主义带有观点,这个观点基于对于底层的农民矿工等等的同情,带有政治色彩。而自然主义比较超脱,描绘自然的风景,...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11-12 10:10:10

543. 悲悯情怀的多重叙事 —关于张小涛、李一凡的艺术 [88%]

...争被赋予越来越大的意义,这是一种个体生存实在经验的表现。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中国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期,新中国的发展开始逐渐超越了“五四运动”以来文化艺术的历史规定性和焦虑,年轻一代艺术家已经有...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08-27 00:30:00

544. 透过“肖像”看中国当代艺术 [88%]

...《春》(局部)。这幅作品可谓伤痕文学投射到美术领域的表现,刻画了一位静静站在屋舍门前的女知青,屋檐下的草帽上印有广阔天地的字样,在她身旁的地上,一盆仙人掌开出小花来。这幅作品没有什么鲜明的主题...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8-16 11:54:54

545. 中央美院教授周至禹谈《当代艺术的好与坏》 [88%]

...初的时候艺术发生了变化,艺术逐渐走到了内心,走到了表现,当走到表现的时候画就不容易看懂了。通过各种不同的符号,通过色彩、造型表达自己的情感,很私人化、很私密化,这就造成了跟观众的距离。因为我们在文化圈...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9-06-28 02:36:33

546. 少年成长之烦恼—谈郭伟的画 [88%]

...情感变化和情绪起伏,捕捉他们内心世界各种异乎寻常的表现。这些男孩女孩在郭伟画中是不想长大、不会长大的一群。但在现实中,他们虽是极具争议的一群,毕竟他们也是长大后将要改变中国的一群。他们是未来的社...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8-12 15:41:44

547. “风/马/旗”的真实性与寓言化的叙事—— 关于张大力的新作 [88%]

...2000年的《肉皮冻民工》那是艺术家对苦难痛楚的属实性表现。这种悲悯还在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经验,我们可以从吴文光拍摄《流浪北京》的纪录片中,作为其中角色之一的张大力在上世纪80年代的生存状态与彷徨。我揣测这...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8-11 14:54:43

548. 马修·巴尼 [88%]

...,精神病理等领域,一句话,几乎现代艺术所存在的所有表现手段,他都有所涉及到,而且做了很好结合和运用。你会觉得高科技对艺术影响力是很大的,另外就是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完成不了象这样的作品的。马修•...

类型:艺术家发布时间:2020-10-14 11:04:09

549. 把问题刺在“妖”脸上:常徐功的刺绣 [88%]

...常徐功的刺绣作品对刺绣这一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媒材和表现手段)和传统文化身份的利用总的来说是恰当的,与作品观念的表达并不冲突或游离。但刺绣这一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是有限的,甚至是比较弱的,加之明显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10-24 14:15:10

550. 国内最大的卡通水彩画拍卖会 [88%]

...欲望的驱使和奴役,走出了绘画传统中以再现客观物体为表现手段的局限。使人们能够领略到“泼墨挥毫狂时好,精雕细琢慢处真”唯美的艺术风格,自然愉悦地进入到他的作品里去感受那梦中曾经有过的清幽灵梦和浪漫情思。...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6-11-17 18: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