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7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58项。(搜索耗时:0.0196秒)
...难读懂,改革开放后都市化、市场化进程加快,这种自嘲心理恰恰是方力钧在当时在都市中被边缘化的无奈与无聊的真实写照。光头暗示生活的无聊与胡闹,同时也是艺术家的自嘲,鲜活地捕捉了九十年代初期的社会精神面貌。...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4-01 17:07:06
...以这两件作品或许可以串联出一条我们对于艺术品收藏的心理脉络。最开始,我惊叹于它在玩具上所能制作出的电镀效果,视觉上被直接吸引。当时也能负担得起价格,于是就收藏了。而现在,对于这位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成长...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2-11-28 10:55:20
...,让他们放纵地在秩序的裂隙中凸现出来,给无处皈依的心理空虚提供亵渎的满足;又将沉重得透不过气的背景如宿命般地笼罩、包裹住芸芸众生:所有人都劫数难逃,别无选择。正如方力钧曾坦言:我无法改变这个社会...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2-07-15 15:42:18
...品的时候是出于怎样的想法?在不同时期中对应了怎样的心理变化?陈:《九歌》这件作品刚好可以解读我的创作和命名系统。《九歌》在创作之初,关于怎样画、画多久并不是规划好的。这件作品始...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3-01-13 09:17:26
...是对清王朝鄙视的象征等。前一种象征,是一种和人类的心理结构、文化惯例甚至法律法规(如交通标志)密切相关的象征,其意义是被给定的、“被赠与的”甚至是“被强加的”,在表现体和意义之间,是完全或基本对应的,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1-11-23 14:15:29
...出来。对于方力均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艺术创作特色的主观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的分析与评论,十几年来已经很多,在此无须赘述。但是,对于他选择的视觉语言形式背后所透露出的艺术真实观,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他不认同...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07-18 23:35:41
...的存在,无论是“故园”还是“别处”,关注的都是人的心理和情感,都是游离于某种孤寂情绪之中的人性表达。她作品中的强度是非常有能量的,也是我特别喜欢和欣赏的那一部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5-03-21 09:03:43
...得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比较稳定。当时没有很强的投资心理,但买艺术品的人也总希望它们不会在未来降价。2012年,郑好在上海美术馆首次公开展示了他的私人藏品,颇可反映他的收藏脉络。品藏东方&m...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2-19 14:46:39
...梦中无疑是第二重梦境。或许,在弗洛伊德、荣格等诸多心理学家的笔下,梦被书写为性,压抑,及欲望等等,但郭燕笔下的梦,却更多是焦虑,死寂,无处着落的,甚至残忍的,恐惧的,仿佛一个个消费和被消费后的身体。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8-11-06 14:24:17
...且在中国文化的意义上象征性地展现了古代文人与自然的心理联系。此时,无论是未经改造的自然还是已经人类改变的自然,都可以向画家打开其宏阔深邃的精神空间,并且将画家从绘画语言的层面提升至自我反思的心灵空间。...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0-27 11: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