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7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51项。(搜索耗时:0.0135秒)
...一种本能,而可以肯定的时候,正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的资讯迫使艺术家对世界的观看必须重新观看自己好像熟悉但又陌生的世界。这里不能够回答的是,为什么同样在黄桷坪生活与工作的郭晋、忻海洲以及其他艺术家...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10-28 16:04:45
...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你很难归到哪个国。所以国家观念在全球化时代被弱化得很厉害,如果再用一个国家馆的形式就比较落后。 世博会是这样,我相信一直以来都展现一些工业成就,展...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1-28 10:32:40
...有点儿接近,思维、视觉、表现上有接近之处,其实到了全球化以后很多的边界开始模糊,我认为模糊性是比较有意思的东西。谢慕:今天展览上的另一位艺术家就是蔡广斌老师,其实蔡广斌老师的作品从作品上来看是人...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3-29 14:59:42
地点:魔金石空间全球化机器总是将事物抽象之后送往远方,在世界各处制造平滑网络和破洞;但生命似乎倾向于停下来,以身边的物重新调节自己。这表明生命其实有一套自我更新的方法...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4-01-05 09:20:30
...当代艺术家来自于世界各地,在某种程度上,在进入讯息全球化的时代,他们共享了关于风景画本身的成长历史和学科基础,因而以国籍去区分他们的创作并不合理。在当代的语境中,一个艺术家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整个问题...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8-08-01 10:20:07
永樂2022春拍,国际视野全球化的现当代艺术专场集结6大板块:二十世纪巨匠、抽象肇始、前进中的当代艺术、时代新锐、她视角、潮流崛起,7月4-18日首发精品展于永樂艺术空间,7月...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2-07-06 11:02:21
...代艺术的哲学家。我总是设法批驳那种预设历史必然性的全球化思想。在1970年代我从事19世纪早期工人档案的研究,是因为1968年五月风暴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解放的实际形式之复杂历史间的矛盾。以这种工作,我一方...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5-29 17:04:07
...代艺术的哲学家。我总是设法批驳那种预设历史必然性的全球化思想。在1970年代我从事19世纪早期工人档案的研究,是因为1968年五月风暴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解放的实际形式之复杂历史间的矛盾。以这种工作,我一方...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5-29 17:04:07
...方与西方、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全球化与个体等各种议题的思考及隐喻。他一直喜欢表现矛盾的图式。身为新上海人,薛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徐钢看来可谓新海派的代表。他说,...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3-02-22 09:12:54
...地域文化的滋养的话,那么九十年代的创作则置身与一个全球化的现代都市语境中。尽管四川美院不同时期的创作都有着内在的发展脉络,但从文革结束后,如果要从四川美院新时期创作中找一个起点的话,那无疑便是乡土绘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08-03 03: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