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2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5965项。(搜索耗时:0.0140秒)

621. 黄专、汪建伟对话录:剧场、话语反控制及艺术人道主义 [89%]

...,我现在有意识地逐步地想以一种意识形态的知识来替代集体的意识形态身份;一点是关于控制。我觉得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控制,我首先的疑问是对知识的控制,接着转为对历史的、公共的控制的疑问,然后是质疑...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8-02 14:21:22

622. 身体作为语言: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现象研究之一 [89%]

...分的艺术家,对“身体”的表现方面,还多少受到浓郁的集体意识牵襟扯肘的影响,那么90年代的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则以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方式,将身体放置于更广泛领域,籍以反映和表达对生存、对社会、对历史诸因素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11-06 17:50:22

623. 藏画的信封:神来与之笔 ——赵文量与杨雨澍1970年代作品展 [89%]

...地看到青少年时期的赵文量,与同时代的每个人一样,在集体主义的框架下,有着相同的精神信仰和服务意识。1954年,赵文量初中毕业,随父亲的工作调动迁居至北京。同年10月,赵文量参观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22-09-07 15:49:16

624. 中国嘉德2020秋拍丨张晓刚艺术与生命的内心独白 [89%]

...从这一年之后他将视角从西方主题移向个体生命在历史与集体命运中的偶然性、脆弱性,为他后来的“大家庭系列”作了心理上的准备。这一时期虽然宗教性叙述仍是画面基调,但“殉道”主题明显取...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0-11-24 10:02:31

625. 透过“肖像”看中国当代艺术 [89%]

...,是一系列咧嘴憨笑的自我形象,通过自嘲对社会大众的集体调侃,使得这一形象成了大众的代言人。张晓刚1993年起创作的《大家庭》系列,则又为中国当代艺术平添了另一种图像标志。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艺术家采用...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8-16 11:54:54

626. 农民毕加索“从北京到纽约,让世界看见” [89%]

...的现实处境等当今最为重要的社会议题,通过展示独立在集体意志和行为外的个体农民的创造力,以及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感人故事,更可以看到一个民族追求公平民主社会的希望。时隔多年,《乡村大世界》栏目的制片人和主持...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5-23 15:51:13

627. 栗宪庭 俸正杰作品简说 [89%]

...,把粉红和粉绿一起搭配,标志某种阶段性的转换。文革集体主义时期,把大红大绿的民间色彩系统转换成国家正统艺术的色彩系统,方力钧、宋永红和艳俗艺术的一些艺术家,把大红大绿转换成一种心理的轻松和诙谐。而俸正...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03-25 01:03:41

628. 30年的中国面孔 关于“时代肖像”展的时代性剖析 [89%]

伴随80年代能量逐渐释放完毕,随之而来是文化艺术人群集体离开。王亥1987年赴香港定居,成为职业画家,后开饭店,其艺术生涯以《春》作为最高峰,后再无超越之作,他的个人命运可以看作80年代文化人群的一种典型。...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0-15 11:03:01

629. 范迪安:刘小东和他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 [89%]

...艺术对中国艺术产生渐次增大的直接影响之后,一种集体的现代主义意识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对绘画语言的价值认识上。画家们试图通过各种形式实验,突破原有画风单一的局面,建立多样化的艺术格局。在现代主义绘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1-09-01 13:29:11

630. 北京永乐2012 春季拍卖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精品登场 [89%]

...处境,透过剧场化仪式,升华为同一时代的众人对未来的集体遐想与期待。颜石林的孩子们会变成甚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轻一代带着傲人的学院派技法轻松的表达,让写实雕塑的未来充满无限畅想。&nbs...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5-17 1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