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53783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69项。(搜索耗时:0.0159秒)

731. 郭晓川:红色寓言 [93%]

...  刘长春的作品对国际共产主义题材的艺术表现超越了社会实践层面,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书卷气。他的作品似乎让我们越过那些腥风血雨,去体会具有凭吊意味的历史感伤。毕竟,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几代人成长...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3-26 11:39:11

732. 画笔的底层关怀——赵晓东专访 [93%]

:99艺术网农民工在现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属于蛮特别的一环,这个特别并不单指其身份,更多的是他们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属性和位置。作为艺术家的赵晓东以此主题,将眼光放在此处,用一...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8-08 11:25:09

733. 2010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刘建华——透悉转型社会的后现代雕塑家 [93%]

...后现代雕塑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极具洞察力的社会批评家。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呈现蕴含于现实表象之内的焦虑,从而透视出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刘建华以其...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7-01 17:02:38

734. 剿灭劣V类水,美术工作者,又能做些什么? [93%]

...题创作过于注重高于生活,对百姓生存状态和社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没有问题意识和批评意识。一些重要展览上,总有一些为入展讨好讨巧而有着明显创作痕迹的作品,而揭露社会假丑恶的讽刺漫画、批...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7-10-16 09:04:44

735. 日本博物馆的困惑和求变:社会功能弱化引忧虑 [93%]

...,并向馆长提交意见建议的机构。协议会的委员从学校及社会学识经验丰富者中挑选,由当地教育委员会任命。  社会功能日益弱化引忧虑  如今,日本国立和公立博物馆(含美术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2-19 10:59:19

736. 有“触觉”意味的绘画 ——秦凤玲作品解读 [93%]

...崇高、和谐、秩序作为学院的美学原则),一个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以积极的文学反映论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叙事原则)。后来这两种传统逐渐发展成了僵化和教条化的艺术体系,以学院为中心向外...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5-12 13:30:17

737. 关于创伤和隐秘的历史,美国的大屠杀纪念馆是这样呈现的 [93%]

...方面则希望通过对于悲剧的思考,让观众能了解到自己在社会担当的一份道德责任。同时也是观众反省历史、凝聚情感与建构认同的空间。一般而言,很少有人刻意地将极度伤痛且不愉快的回忆保留下来。除个人灾难事件...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7-05-09 09:25:05

738. 尊重文艺批评家的个性 [93%]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随着中国当代社会从学习模仿的赶超阶段转向自主创新的创造阶段,文艺批评家必将提出与这个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时代相适应的审美理想。在人类文...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7-04 09:34:55

739. 博物馆:记忆与创造力 [93%]

...我们与国际博物馆同行的协作、开拓。博物馆随着社会的变革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社会和文化需要,作为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主席,汉斯-马丁·辛兹先生通过对过去几十年国际博物馆事业的回顾说明了博物馆在...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11-29 14:36:59

740. 喻红:娑婆之境 [93%]

...感状态变化相关的世界。她在探索的是在不断演变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争论下随之而变的女性生活。  喻红1966年生于西安。从十四岁起,喻红开始在北京的中央美院附属高中学习油画,一直到1996年研究生毕业。最...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19-01-29 15: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