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1148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280项。(搜索耗时:0.0067秒)

841. 汪晓曙:绘画是一种表达 [43%]

...的文学的真正意义一样。从这个观点出发,艺术与非艺术,绘画与非绘画的分水岭绝不在于形式上的区别,也不在于抽象与具象的区别,更不在于绘画样式和形态的区别,当然也不完全是用什么画种去表现的问题。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7-30 14:23:13

842. 元摄影和超风格――对郑国谷作品的整体考察 [43%]

...问题已争论了太长时间。摄影本身其实只是一种媒介,既非艺术也非反艺术。人们把摄影看成艺术实在是出于审美的本能。从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风行一时的口号中也可以看到摄影的影响,这...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8-17 14:30:15

843. 共享审美的文化厅堂 [43%]

...态,如涉足不同艺术形式,创造新的公教内容;牵手其他非艺术机构,开发公教的新形式;邀请不同艺术形态的艺术家及其他行业领军人物,将艺术、科学、经济摩擦出新的精彩。中国美术馆的“跨界体验夏令营”活动,便是将...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1-03-02 10:38:09

844.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拍卖 [43%]

...的是欧洲和美国的销售渠道从公开拍卖转向私人交易,而非艺术品市场转向东方国家。此外,在线平台的销售情况也计入拍卖行和经销商销售额中。报告显示,2015年在线平台的销售额为32.7亿美元,调查中,超过2/3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7-08-28 11:00:48

845. 王志亮:“意派”转折时期的艺术理论 [43%]

...没有。极少主义只会让人看到机器的劳作,而非艺术家手工劳作,物派只体现作品与当地环境的关系,而极多主义、意派更强调人的在场,过程就是人、物、场这三者的一个融合。放到...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0-09-16 13:28:36

846. 拒绝观念先驱称号,他只想当个语言雕塑家! [43%]

...于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在创作中还使用了科学和非艺术领域的语言。逸利认为:“这种结合使他的作品深深植根于日常交流之中,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世界的广阔,其所蕴含的能量与尺度远超个体的经验范畴,看似...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4-07-23 08:57:18

847.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43%]

...近况》一文中,格林伯格就将极少主义的作品称为非艺术(no-art)。同样,弗雷德也对当时的去雕塑化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是,与西方比较起来,直到今天,中国雕塑界也没有建立一个相对有效的评价尺...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1-15 15:11:09

848. “绘画与观念”向国华作品探析 [43%]

...念性绘画必然会遭遇一个低潮期。不难发现,诸多非艺术的因素使得今天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向单一化方向发展,而所谓的对当代社会的文化批判则成为符号复制和批量生产的噱头;同样,艺术家所标榜...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5-19 10:52:11

849. 美术系的艺术家梦与艺术行政:从教育现场到专业建构 [43%]

...理专业相关人才等现实(注6),反映这个领域其实对於非艺术相关科系的大学毕业生是相当开放的。然而,从对於艺术史、艺术家、作品、材料、展览、环境、创作者特质等等方面的理解背景来看,艺术相关科系的大学生在这...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6-07-18 10:51:30

850. 反艺术的艺术到底是什么样的艺术? [43%]

...波依斯则从创作主体上消解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鸿沟,提出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他主要做的,是对杜尚反艺术概念的质疑,波依斯解释说,他所谓的反是反对因袭...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7-05-08 09: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