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大约有6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347项。(搜索耗时:0.0081秒)

81. 保利香港艺术空间于9月27日起呈现何多苓「顽固的艺术」 [77%]

...画坛轰动。他关心形象上的诗意特质,而非局限于民族的伤痕情状,面对集体记忆,旁观书写着寓言性的自我表达。1992年,其作品《今夕何夕》更颠覆其一贯恪守的焦点透视法则,首次采用双重空间的处理手法,作品风格更为...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8-09-26 14:54:17

82. 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 [77%]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的“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四川油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八十年代的“伤痕美术”、“乡土绘画”、“生命流”表...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07-02 21:43:50

83. 吕军: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 [77%]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的“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四川油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八十年代的“伤痕美术”、“乡土绘...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7-07-02 21:50:07

84. 恶之花与性之人—读罗发辉作品记 [77%]

...的肌肤。作为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我很难对这种和伤痕相关的红色没有历史记忆,更何况罗发辉画过马克思、毛泽东、圆明园兔首之类的政治题材。无论是糜烂的花蕊还是溃艳的肌体,抑或是唇膏、印章、衬布或器物,红...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2-07-26 11:43:53

85. “85”思潮的背景及影响 [77%]

...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伤痕美术以写实再现文革现实为手段,突出它留给整个民族几代人的心理创伤。它抛弃了文革美术&rdq...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11-28 13:59:06

86. “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 [77%]

...昱、于凡、杨心广、张培力、展望等。自六十年代伤痕艺术,至政治波普、艳俗艺术,中国出现一种基于题材的批判;后来,出现基于前卫艺术的批判,以另类空间和事件博人眼球。而在当代艺术整体认知处于转型的关键...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10-21 14:47:17

87. “居住在成都”落地成都 作品呈现成都当代艺术缩影 [77%]

...当代艺术的领军城市,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就开始在这里萌芽,而这些艺术的先行者们把对于那个时代现实命运的感悟在他们的创作作品中描绘了出来。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5-22 23:39:36

88. 迷离幻化的青春印痕 [77%]

...sp;实际上,以20世纪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为标志,艺术家们直接对青春主题的表达才开始具有了“合法性”。随后中国美术界出现了一批“知青题材”的作品,此后“青春”便开始在内涵和外延上进一...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09-27 01:01:00

89. 何多苓油画作品展览 [77%]

...结与回顾。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何多苓,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轰动一时。基于何多苓在中国油画史中的卓越贡献,此次文化部...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6-11-18 20:04:00

90. 油灯的记忆--李斌画展 [77%]

...,2000年定居上海代表作品有《伤痕》《枫》《张志新》《舍得一身剐》《油灯的记忆》《换了人间》《革命伉俪》《梦境·正义路壹号1981北京》《4·24晴空万里1949南京》等。2007年开始重画《枫》、...

类型:展览发布时间:2021-12-28 16: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