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1211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86191项。(搜索耗时:0.0064秒)
...例如既研究审美本质问题,又叙述艺术心理学中的客体关系学派,这两个主题结合得几乎天衣无缝。陈默将这部书推荐给丛书编委会,记得邵大箴先生的回复是:原书作者既是美术理论家又是作家,除了理论价值外,...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9-07-01 10:31:34
...,万物与我为一」,吴大羽把西方重视的「象」——形象客体,用东方强调的心气之「势」——主体心意,贯穿连接、创生再造。与西方康丁斯基(WassilyKandinsky)色彩斑斓如音符般喧腾的抽象画面不同,《花韵》中的色彩单纯...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1-09-16 11:15:04
...(欣赏),主体的艺术家本无权定义和干涉欣赏作品的“客体”——观众,所以他决定再次通过“CMYK”来表明自己一直以来强调的“视觉的民主性”。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0-12-21 11:28:11
...表现情感理想,在理智与情感的交融中来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因此,油画的发展也遵循理智与情感的从简到繁、从具象到抽象的渐进规律。即使偶有打破,当大致的发展轨迹仍然保持。一种艺术在刚出...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4-08-18 10:52:47
...灵秩序呈现于条理分明的画面结构中,营造出审美主体与客体和谐统一的意境空间。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21-09-24 16:40:40
...uo;同样也是这种思想的表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统一,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征服自然为己任的意识并不强,正如《庄子》所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而这种思想...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6-07 13:39:04
...展了一种理论,将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品质放在了物质客体之外。他们在作品与现存艺术界的关系中,作品与艺术生产、分配、欣赏和讨论所处的组织机构的关系中找到了那些品质(Becker,2008:146)。五、从标...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8-11-21 09:13:42
...的重要性,所以我选择没有意义的东西……绘画客体不表达任何东西,绘画不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相反,绘画是自发的。巴塞利兹不同于其他新表现主义画家之处在于他坚持强调作品的形式特征即绘...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5-04-10 16:16:31
...矣。”物随物蔽,尘与尘交,正是将艺术家的主体融化到客体之中、内在秩序之中,从而获得自由。如果有强烈的“我”的概念,就会被拖累。所以我让那些事物相互自主发生关系,不去主宰它们。这个主体的“我”是退出了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08-12-04 00:57:00
...们特别的地方?贾方舟:写实绘画虽然都是以再现客体(对象世界)为目标,但由于画家的选题、观察的视角、关注的兴趣点、表现手法及至个性的不同,各自呈现出的风格面貌也不同,不必特别举例,到展厅走一圈或翻...
类型:新闻发布时间:2013-09-04 1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