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

现场报道

最佳理由

2013年8月17日下午3点,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大型展览正式开幕。此次展览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本次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担任策展人,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主题展参展艺术家为117人(组),作品数量在300件(组)左右。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人肖像的集中展示,给观众看到个体和群体关系的变化,更可以引发对人的身心状态、生存境遇和未来前途的关注。

最佳理由

8月18日下午3点,伴随着《面觑·侧隐——郭润文陈子君油画展》的开幕,上海美丽道艺术中心落户上海北外滩1929 Office Space,这是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继北京、海南、巴黎之后国内的第三家艺术中心,而上海美丽道国际艺术中心及艺术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又迈出了对连锁画廊模式的重要一步。在开幕典礼上,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董事长沈桂林再回首自己的奋斗历程时表示上海正是他展开事业奋斗的起点,如今更是感慨颇多。“上海可以说是艺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天然良港,能够在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台上为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做宣传推广工作,做为一个对上海思慕已丽的艺术推广人,我很期待。”

面觑•恻隐-郭润文 陈子君油画展

现场报道

面觑•恻隐-郭润文 陈子君油画展
不在此时——杨振中作品展

不在此时——杨振中作品展

现场报道

最佳理由

2013年8月16日下午5点半,由著名策展人李振华策划的“不在此时——杨振中作品展”在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11月17日。这不仅是该馆在新媒体艺术与当代建筑的学术方向上迈出的坚定步伐,更是进一步与本土艺术亲密结合的表现。《不在此时》这一展览也是杨振中首次与国内公共美术馆合作的个展,囊括了从其九十年代末起至今创作的录像装置、单频录像、装置等十余件作品。更有其为此展览特别创作的大型空间装置《栅栏》(2013)、《闯入》(2013)与《V》(2013)。这些作品的聚集清晰勾勒出杨振中创作的部分轨迹与脉络,并充分展现出其艺术媒介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及内在的一致性。

最佳理由

8月15日下午,继徐震的《动荡》之后,“外滩十八号临时艺术空间”迎来了罗曼·西格纳和他特别为外滩十八号大堂公共项目所创作的作品《有两个风扇的装置》。在这个炎热的夏日宛如一缕清风,一个午后亲密的邂逅,介入在偶遇的公共空间。罗曼·西格纳作为二十世纪出生的艺术宗师,在火药、沙子、水和行动中完成其“时间的雕塑”,他的工作往往在幽默和轻巧中带给人感动,在一声巨响中带给人反思。罗曼的作品把握了时间的间隙,并将艺术和诗意带入现场。

外滩十八号大堂公共艺术项目“亲吻”

现场报道

外滩十八号大堂公共艺术项目'亲吻'
境心当代——海派水墨代表性艺术家新作展

境心当代——海派水墨代表性艺术家新作展

现场报道

最佳理由

此次展览汇集了沪上著名水墨艺术家仇德树、卢甫圣、王天德、蔡广斌、陆春涛、邬一名近些年来精心创作的三十余幅极具海派风格的水墨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各具风格的水墨作品,近距离的感受画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由、率真、灵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从中感受到艺术家们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体现出不一样的时代气息与艺术审美精神。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水墨运动,更加彻底地提出了水墨与宣纸这种中国画媒材在当代文化中的独特文化身份与表意功能命题,使海派水墨获得了跨度更大的文化穿越。

最佳理由

2013年8月8日下午4点,上海chi K11 艺术空间继开幕展后迎来了全新一轮的展览,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是来自芬兰的创作型装置女艺术家Kaarina Kaikkonen。她带来的两件装置作品是曾经在全球各地都做过展出。艺术家Kaarina Kaikkonen的闻名是来自于她能巧妙化解雕塑、装置艺术、建筑与自然元素的界限。她直接对空间进行艺术创作,通过一些日常物品,重新解读空间,其中夹克和衬衫成为她的常用创作工具。此次展出的两件作品“我们仍将继续吗?”和“传承”从名称上就强调了“群落”和“关系”这两大理念,暗示着即将开启的旅程。Kaarina Kaikkonen 的作品有一种不朽的特质,那就是通过材料的暂时性和脆弱性,反映人类的脆弱。

Kaarina Kaikkonen个展

现场报道

Kaarina Kaikkonen个展
丛林志异

丛林志异

现场报道

最佳理由

8月10日下午4时,由青年艺术家郑锋、林伟祥带来的展览《丛林志异》在凤凰艺都上海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青年批评家刘礼宾担任策展人,展出了艺术家郑峰、林伟祥新近创作的作品,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此次展览主题“丛林志异”让人很容易联想中国古代神怪小说《聊斋志异》,同样描绘的是一个变异的社会,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也是如此,故事发生在充满神秘感的丛林之中,不同的是故事的主角不再是狐仙鬼怪而是换成了现实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或痛苦或迷茫,表现的是青年一代社会现实的痛苦处境。

最佳理由

8月3日,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郑好HOW)发布微博声明,其他画廊的业务将从即日起正式结束。这个生存了4年的画廊,将伴随着昊美术馆的即将启程而结束了自己的旅程。当天下午,其他画廊在M50创意空间推出了告别展览:“TRANSFORMATION | 蜕变”。在过去的四年里,其他画廊举办了一系列高质量和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览,成为中国艺术界十分活跃的一支力量。告别展以“蜕变”为主题,主要考量的是如何从画廊到美术馆进行一次有深度的转变和升华,如何将有深度的作品和具有美术馆级别学术价值的作品高度概括整理到昊美术馆的收藏展示体系中去。

蜕变

现场报道

蜕变

8月,有人告别了画廊圈转身一头扎进美术馆,也有人不断的在扩大画廊事业,兴师动众的将第三家分店开到了上海。且不说这样的决定是好是坏,但编辑看多了前车之鉴,会忍不住担心起“水土不服”这个问题。当然,如果适应能力够好的话,完全不需要未雨绸缪。本月,成功抓住公众眼球的便是“时代肖像”这个大展了,正如策展人所说的那样:“我想办一个能抓住人们眼球的展览,所以想到和人有关的策划创意。然而肖像,则是代表人的最直接的方式。”看完整个展之后,编辑会思考:单靠肖像,真的能够完全梳理出当代艺术整整30年的发展过程吗?虽然参展作品数量繁多,几乎也囊括了时下当红的艺术家们,但一圈看下来,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就好像吃完正餐之后,少了甜品的那种感觉。。。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