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阴谋论”从何而来?

导语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元港币,业界涌现几种争议的声音,“当代艺术市场反弹论”、“庄家出货论”、“天价阴谋论”等等,关于曾梵志运作团队的小道消息也不胫而走。包装与运作是否符合艺术市场的规则?“亿元”到来对中国当代艺术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市场天价又如何与当代艺术的“前卫激进”诉求共处?
第九日话题

亿元当代拍品后的舆论纷争

1.8亿元港币背后,业界涌现几种声音,“当代艺术市场反弹论”、“庄家出货论”、“天价阴谋论”,正反双方各执一词。

正方:当代艺术市场回暖,迎来亿元时代

甘学军(北京华辰拍卖董事长):新一轮亿元时代将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前一个亿元时代指的是顶级拍品进入亿元价位,而新一轮的还包括将推动一般拍品的整体价位。”他认为香港苏富比拍卖取得的佳绩是市场释放的一个明显信号,即市场在回暖、在复苏,当代、传统板块又将迎来新一轮价格的重启。 [更多]

林家如(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主管):对整个市场都是里程碑——因为油画部分没有超过亿元的成交纪录——因此更有象征意义。 [更多]

反方:庄家出货论、天价做局论

朱其(批评家):“面具”系列是曾梵志最差的作品,这不过是国外杂志插图画的东西,插图画卖一个多亿,简直是在侮辱中国人的智商。 [更多]

闻松(美术学博士):现在一帮人自己没有判断力,把一幅被拍成高价的山寨画认为佳作就罢了,还讥讽质疑的人是出于“酸葡萄心理”及“羡慕嫉妒恨”。一幅市场行画明显属洗钱或假拍。 [更多]

江因风(策展人、艺术家):这样的天价艺术炒作过程其实质就是庞氏骗局的过程。炒作需要获利就需要有新的买家以更高的价格买入,如果没有新的买家,这个艺术庞氏骗局就终止或者破灭。如果社会机制认可其最终价格,比如金融体系认可其价格评估,或者国家博物馆以拍卖价格收购,这个庞氏骗局就得以成功,最终一个赌博游戏的石头筹码就真的卖了1个亿。
[更多]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

甘学军

朱其

亿元“阴谋论”观察一:天价“做局”有多大可能?

曾梵志在中国艺术家中,是为数不多的深谙西方运作的艺术家:国际画廊的成熟运作,首个以艺术家身份登上时尚杂志,再加上一直没有断过的“做局”绯闻……这次天价记录也引发了关于“做局”炒作的想象。

季涛(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按照苏富比的规矩,炒作也要交这么多的佣金,买家卖家佣金加起来得三五千万,这不是一笔小钱,苏富比会这么玩么?所以我不这么认为。苏富比不会随便的这么炒作,这一定也是出乎苏富比的意料。如果是炒作的话,这次是过头了。如果不是炒作,就是冷门了。看着不像是失控的,像是真实的。 [更多]

徐子林(批评家、策展人)

那些仍然亲临当代艺术创作第一线的西方收藏家,他们此时,正在关注并大量收藏中国更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那些鲜为人知、还不被众人认可的、探索性的艺术家。也许再过5年、8年后,中国的土豪们再度发现,有一批超过千万的、甚至过亿的当代艺术品,再次像出自魔术师之手——从西方藏家手中被悉数抛出……而事实上,这一幕即将上演! [更多]

鲁静(武汉荣宝斋总经理)

1.8亿港币的成交价格作假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拍卖公司对成交价作假,将会损失几千万的佣金,而且就算虚高,也不会比实际成交价格高太多。而且这几年,曾梵志的作品拍卖行情不错。 [更多]

杨维民(批评家)

市场是做出来的。不一定是画家本人在做,我也相信曾梵志没有做局,但一幅画拿到艺术市场上,我认为不排除有炒作的嫌疑。现在年轻人已经知道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只关注学术是不够的,他们也关注艺术市场的走向。 [更多]

曾梵志

曾梵志“面具系列”作品

亿元“阴谋论”观察二:专家解读艺术品市场运作

艺术家背后的运作团队与艺术经纪人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合理“运作”与违规“做局”的分割线究竟如何界定?疯狂的拍卖市场怎样才是合理的、让人信服的?

彭德(批评家、策展人)

艺术经纪人不操作当代艺术而去操作过时的艺术样式,他不是傻,就是有病。只要不违反法律,经纪人操作艺术家是天经地义的商业行为。现行的包装和操作模式总体上是学西方的,当然不排除中国特色。毕加索在商业上的成功得力于评论和媒体,他有本事在他需要的时候,请这两类人物及时出现在他的面前,美术馆和画廊就会有跟进的意愿。一味闷着画画,很难成为大人物而只会成为厉害的画匠。 [更多]

费大为(批评家、策展人)

通过包装和操作产生拍场高价是很普遍的。有各种各样的操作方式,就看违规到什么程度了。当代艺术市场的规则就是,它有很多方式可以做,有的方式在规则范围内;有的表面上不触犯规则,但实际上又不太好说什么。具体从两方面看,一个是规则上允不允许这么做、拍卖市场是不是允许,这方面我不太懂。另一方面,如果是违反规则的话,那这么做是他的自由。至于对画廊或者经纪人是否真的有什么好处,这个要拭目以待,要长远地看。

王林(批评家、策展人)

艺术市场既然是市场,就会有它自身的运作方式,有些运作方式无可厚非,没有什么要去指责的。我希望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公开的、健康的、透明的,这样的市场才能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而不应该是一个黑市的市场。

彭德

费大为

1.8亿《最后的晚餐》对中国当代艺术意味着什么?

1.8亿港币之于当代艺术是个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无论如何,一个前所未有的当代艺术事实发生了,有些事注定会变得不同。“好”或“坏”,如何看1.8亿港币给整个艺术生态带来的刺激?

吕澎(策展人)

1.8亿的出现说明的不是艺术‘市场问题’,而是‘中国问题’,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在世界的影响力的提升,大家关注多了,相关的作品价格自然就起来了。我觉得这个数字很正常,以后还会有更高的价格出现,所以也不足为奇。 [更多]

季涛(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无法代表中国整体当代艺术市场,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曾梵志的问题,对整体的市场影响不大。市场整体的提升如果在不同的拍场上、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作品,将这些综合起来有可能有这样的效果。只是一个专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代表不了全部。我认为是一个偶然的个案,不代表整体,也不会对整体带来多大的影响。 [更多]

王丛卉(前永乐佳士得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专家)

亿元天价标志着亚洲当代艺术品的市场节奏和可能性被重新打开,这并不是指所谓亿元作品会越来越多,相反,亿元作品仍将极度稀缺。 [更多]

顾耀峰(艺术评论者)

“我认为,破亿只是个案,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它只能说明艺术家及其推手做比较成功,不能代表时代。”“但它也的确提供了一个范本,让其他艺术推手的胆子会更大。整体新一轮的涨势或许并不会马上出现,但是个别艺术家、作品的高价可能会再有。”他预测,刘野、大刘炜以及市场的新宠贾蔼力或会成为个别高价的占有者。 [更多]

王林

吕澎

结语

当代艺术迈入亿元大门,大大提升了从业者的信心。然而,近两年市场的沉寂也是过去激进的人为操作、市场炒作留下的后遗症。从根源来说,当代艺术需要的是补足基本工作,培养公众的审美能力,培养真正的藏家和消费者,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一个持久健康的市场。

责任编辑:赵成帅
出品:99艺术网新闻部
联系方式:010-51374003-809/816/808
邮箱:xinwen@99ys.com
版权声明:99艺术网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logo 二维码

往期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