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8日,由泉空间主办的傅中望“开物”个展将在泉空间拉开盛幕。本次展览展出的是傅中望结合自我与中国传统、当代创作的最新作品,无疑,这次“开物”展也将进一步完善泉空间在梳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内化结构。
传统文化元素是傅中望雕塑作品中无法忽视的,如同在它们中所辐射的当代思维,一起构成了思考、回顾这些作品的通行证;但并不是意味着就此封闭了从这些作品出发思考它们的形式/符号、物性/人性、空间/时间等等的......[详细]
展览时间:
15/04/18-15/05/31
开幕时间:
2015-04-18 16:00:00
展览地点:泉空间
艺术家 :傅中望
策展人:冀少峰
主办单位:泉空间
展览介绍:
2015年4月18日,由泉空间主办的傅中望“开物”个展将在泉空间拉开盛幕。
在一个喧闹到要依靠微博来吸引和挽留住人们浮掠的目光和兴奋点的时代,历史的真实性似乎正在被当下各种资讯传媒的肆意而为所取代和淹没。越来越多的艺术活动和事件与媒体互为一体,艺术似乎只有依赖媒体才成为真实,而媒体似乎缺了艺术就变得毫无新意——在今天,人们无法知道是艺术成就了媒体...【更多详情】
傅中望是一位具有持久创造活力的艺术家。早在“八五”时期,他的作品就带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参与到这一新潮运动之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终于在榫与卯的结构关系中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语汇,从传统建筑的木结构中发展出一种中国式的结构主义,几乎在同一时期...【更多详情】
因台湾《艺术家》出版社要出版我的著作《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8》,最近,我将2006年在国内出版的《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1]一书进行了必要的清理,并增加或删去了少量文字与图片。刚刚寄出光盘,心情格外轻松。再以这样的背景来撰写有关傅中望的评论文章...【更多详情】
一定是因为经历中的某个契机,傅中望将传统建筑的立柱、横梁、斗拱、牌坊等变体形式转换为他的雕塑,但是,也一定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现代主义思想对艺术家的开启和导致的实践,让傅中望能够毫不怀疑地利用传统木制建造方式,来创造没有任何功能目的的雕塑。围绕雕塑家榫卯结构的作品,我们当然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思想...【更多详情】
20世纪80年代后期,第一次接触傅中望的雕塑艺术,是他的“榫卯结构”,当时觉得傅中望颇为机智,把中国传统木制建筑结构中一种关键性的因素单独取出,通过木质材料的重新构形,使之转变为一套独特的雕塑语言。当时我的直觉是,傅中望希望表达基于材料而获得独立性的价值观,使雕塑不再是单纯的造型,而是具有一种认识深度...【更多详情】
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进程中,傅中望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艺术家,他是那一时期从写实主义雕塑转向现代雕塑的先行者之一。虽然时至今日,写实性的雕塑仍然是学院教育主流,但是许多雕塑家在写实语言中注入了观念,运用写实的方式表达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而傅中望则在1980年代中期,就进入了现代金属雕刻的探索...【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