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至15日将在上海大学举行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

和公共艺术论坛。本届大会为期4天,颁奖仪式当天揭晓了来自六大洲参展

作品中挑选而出的6个"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名单,并颁发了荣誉奖项。公共艺术

论坛还从不同方面结合各个领域具有学术性以及权威性的专家评委对获奖案例进行讨论和研究之外,还对"上海地铁公共艺术"、"上海世博园区改造"和"浙江玉环县美丽乡村建设"等三个实际项目进行论证,提出建设性方案。由此我们可以全面的了解国内外"公共艺术"的现状以及对未 来公共艺术发展的思考。

公共艺术奖缘起

由《公共艺术》(中国)和《公共艺术评论》(美国)两家国际期刊于2011年共同创立"国际公共艺术奖",以"地方重塑"为主题,甄选来自全球艺术家在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期间的141件作品。包括壁画、雕塑、社区改造、空间转换、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在不同层面上具有标杆性,为我们理解和阐释公共艺术的基本内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例。

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收听99艺术网官号!

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收听99艺术网官号!

或在"搜号码"输入 "yishu_99" 收听官号

六位来自资深专家组成核心评委团

六位来自资深专家组成核心评委团

六大获奖案例

六大获奖案例

主题论坛: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

本主题讨论会中专家们通过对六大案例的分析和了解从社会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公共艺术的参与性、生活与实践、"挂羊头卖狗肉式"文化产业的警惕、到关怀农民工的诉求等观点。

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主编

艺术的姿态:实现公共性的路径探索

观点:公共性强调的是平等的参与,这个平等主要体现在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平等,艺术家的平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以公共为手段的一种对公共艺术的追求。

翁剑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日常生活与地方关怀

观点:中国当代公共艺术更多的只是把艺术当做美化城市,美化空间,装饰空间。或者是以艺术家自身的话语权和专业的优势在进行一种表演,所以他和社会和区域或者和一个社区的文化发展以及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和对社会的关爱、互动方面做的还不够。只有贴近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尊重地方性及其差异性,才可能呈现其公共性。

杭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美学城市中的公共性

观点:在"创意产业"的口号下,公共艺术的娱乐化生产变得可疑,"公共性"的本质蜕变为"娱乐至死"的服务,公共生活的民主精神被不断肢解。这种状况在专制制度下出现更趋危险性。

顾骏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此岸即彼岸:中国公共艺术的"现世"性质

观点:我是一个公共行动者也是一个公共评论者。公共艺术家是很多公共行动中的发起者和动员者,艺术家的理念很重要,但其理念无法得到公众认可,那他只能是艺术家而非"公共艺术家"

主题论坛: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

本主题讨论会中专家们则是以文化企业、上海市城市规划机构,学术学院教学等几个角度来阐述城市发展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

黄英彦

上海天祥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

公共艺术深度展示"华侨城模式"魅力

观点:华侨城通过对艺术机构,大型艺术活动提供资助和运营支持的方式,建立中国当代艺术在本土的良性发展机制。并致力建设及提升华侨城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公共环境。

孙珊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关于提升上海公共空间艺术品质的思考

观点:内涵式的发展,通过空间和艺术的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整个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举措在于艺术设计。将艺术设计容纳到所有的公共空间的锻造里面,这将是规划和公共艺术较好的结合点。

王受之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

观点:1.给城市居民一个欣赏艺术的空间。2.通过公共艺术来带点某个建筑物的美观性。3.让政府对艺术品有一定的重视,对公共艺术有一定的投入。4.提高市民的审美能力。

杨奇瑞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

关于公共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思考

观点:公共艺术就是城市化应运而生的产物。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催生了中国公共艺术的现状和特点(热点),现实和未来性,既充满希望也充满焦虑。

国际专家论证本土三大实体项目

三个分论坛分别对"上海
地铁公共艺术"、"上海世博园区改
造"和"浙江玉环县美丽乡村建设"三个
项目进行论证。这三个实践案例聚集了一批世界顶
尖的艺术家和策展人,以期能切切实实地为这
三个区域带去帮助,即使只是发展思路上
的启发。更多>>

考察浙江玉环县

  • 现场图片
  • 评委会以及论坛会相关专家成员出发前往浙江玉环进行两日考察体验,并且在当地参加东沙国际公共艺术基地揭牌仪式以及海岛渔村公共艺术论坛的活动。
  • 现场图片
  • 现场图片
  • 现场图片
  • 现场图片
结语

继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及公共艺术论坛"正式揭幕之后,今后将每两年举行一次,并正式成立一个非盈利组织"

公共艺术协会"。这个聚集全世界公共艺术最优秀的创作人才和策划评论人共襄盛举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将持续为我们带来最新的国际信息,并为国际公共艺术提示多元的发展方向。